- 拼音版原文全文
嘉 陵 江 明 /杨 慎 嘉 陵 江 水 向 西 流 ,乱 石 惊 滩 夜 未 休 。岩 畔 苍 藤 悬 日 月 ,崖 边 瑶 草 记 春 秋 。板 居 未 变 先 秦 俗 ,刳 木 犹 疑 太 古 舟 。三 十 六 程 知 远 近 ,试 凭 高 处 望 刀 州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春秋(chūn qiū)的意思:指时间的流逝、岁月的更迭。
高处(gāo chù)的意思:指在高位的人容易受到冷落,也比喻位高权重的人容易受到攻击或遭遇困难。
江水(jiāng shuǐ)的意思:指江河水流,多用来比喻事物的发展变化。
近远(jìn yuǎn)的意思:近距离和远距离。
惊滩(jīng tān)的意思:指在水边或河滩上受到惊吓。
刳木(kū mù)的意思:指用刀子或其他工具刻削木头,形容精细耐心地工作或刻苦钻研。
凭高(píng gāo)的意思:凭借高处的优势或高位的权力来支配或控制他人。
日月(rì yuè)的意思:指时间的长久或长远,也可表示情感的深厚或事物的永恒。
三十(sān shí)的意思:指男子到了三十岁时,应该有了自己的事业和立足之地。
太古(tài gǔ)的意思:太古意指遥远的古代,形容时间久远。
先秦(xiān qín)的意思:指中国历史上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时期,也叫春秋战国时期。
瑶草(yáo cǎo)的意思:指美丽而稀有的草木。
犹疑(yóu nǐ)的意思:指犹豫不决,心中难以决定。
嘉陵江(jiā líng jiāng)的意思:形容人的才华出众,有卓越的才能。
三十六(sān shí liù)的意思:形容事物变化多端,无法预测或掌握。
- 鉴赏
这首明代杨慎的《嘉陵江》描绘了嘉陵江水流湍急、景色壮丽的景象。首句“嘉陵江水向西流”以简洁的语言点出江水的流向,暗示着时光的流逝。接下来的“乱石惊滩夜未休”则通过描绘夜晚江面石滩的动态,展现出江水的汹涌和不息。
“嵓畔苍藤悬日月,崖边瑶草记春秋”两句运用了象征手法,苍藤悬挂日月,寓意岁月如梭,瑶草记录着历史的变迁,富有诗意。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自然与时间的感慨。
“板居未变先秦俗,刳木犹疑太古舟”写的是沿岸居民的生活方式,尽管居住简陋,但保持着古老的风俗,连船只也似太古遗物,体现了地方文化的独特性。
最后,“三十六程知近远,试凭高处望刀州”以行船的距离和登高远眺的动作,传达出诗人对远方目的地的好奇和对沿途风景的留恋,同时也暗含着人生旅途的哲理。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嘉陵江为载体,融合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与人生感悟,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深沉的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