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青萝馆·其二》
《青萝馆·其二》全文
明 / 李攀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湖上高斋一时,垂萝四面茅茨

欲令何处红尘入,可道窥人片月疑。

色借古松成远势,意含幽石有馀姿。

空传蒋诩开三径不遇裘羊那得知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遇(bù yù)的意思:没有遇到好机会或好运气。

得知(dé zhī)的意思:获得了某个消息或信息。

高斋(gāo zhāi)的意思:指高屋建瓴、高人一等的书斋。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红尘(hóng chén)的意思:红尘是指尘世间的繁华喧嚣、纷扰琐事,也代表着人世间的欢乐与痛苦。

可道(kě dào)的意思:指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理。

茅茨(máo cí)的意思:茅茨是一个形容词,表示住所简陋、破旧不堪。

那得(nà de)的意思:表示事情不可能实现,无法达到预期结果。

片月(piàn yuè)的意思:指短暂的时间,特指一个月的时间。

三径(sān jìng)的意思:指三条道路,比喻做事情的方法或途径。

四面(sì miàn)的意思:指四个方向,表示周围无处可逃或四面受敌的困境。

一时(yī shí)的意思:一小段时间内,暂时的。

幽石(yōu shí)的意思:指隐藏在深山或深水中的石头,比喻隐居的人或隐蔽的事物。

远势(yuǎn shì)的意思:远远超过他人的实力或势力。

鉴赏

这首《青萝馆(其二)》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湖畔景象。诗中以“湖上高斋”为起点,通过“垂萝四面绕茅茨”的描述,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隐逸自得的氛围。诗人巧妙地运用“欲令何处红尘入,可道窥人片月疑”两句,不仅表达了对清幽环境的向往,也暗示了内心深处对于世俗纷扰的避世之意。

接着,“色借古松成远势,意含幽石有馀姿”两行,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自然之美与深邃之感。古松与幽石相互映衬,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赋予了景物以生命与情感,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有趣。

最后,“空传蒋诩开三径,不遇裘羊那得知”两句,借用历史典故,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蒋诩开三径的故事,象征着隐居生活中的知音难觅,而“不遇裘羊那得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真正理解自己隐逸情怀的人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湖畔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隐逸生活的深情寄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超脱世俗的向往,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意境的佳作。

作者介绍
李攀龙

李攀龙
朝代:明   号:沧溟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514—1570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
猜你喜欢

再过淮阴

绿杨满地不胜春,再过祠前客更贫。

四海茫茫谁一饭,只今空笑报恩人。

(0)

送姚司理座主赴内召六首·其一

才烂烟波笔掣云,一朝鸿宝动朝绅。

昌黎文自能驱鳄,不信潮阳不借君。

(0)

丙午元夕六首·其一

紫陌华灯媚午天,南头挝鼓北锄田。

耕牛欲办无薪米,卖却梅花作社钱。

(0)

独泛十首·其一

微雨微晴杨柳风,画船江口采芙蓉。

非无酒伴堪同往,怕搅黄梁睡正浓。

(0)

园居吟十二首·其十一

乱编芦苇小亭西,苦竹千竿夹碧溪。

听尽鸟声春未暮,隔林还有杜鹃啼。

(0)

胜好亭二首·其二

胜好亭头春渐佳,尝令洒扫挹洪厓。

秫田芝圃黄粱梦,雪鬓霜须紫玉钗。

四望螺峰咸上席,五更槐雨欲侵街。

谢公游陟俱忘夜,莫笑阳城醉客怀。

(0)
诗词分类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诗人
樊增祥 汪元量 孟郊 周密 曾巩 刘弇 岑参 秦观 吴潜 许浑 毛滂 徐积 宗臣 韩琦 左宗棠 邓雅 李弥逊 曾国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