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怯霜华冷,皮怜玉味和。
摘得横枝好,频乘大雪过。
这首诗《食柑》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对食用柑橘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与生活情趣的高雅追求。
首句“黄苞披未已”,描绘了柑橘果实外皮金黄,尚未完全剥开的状态,形象地展示了柑橘成熟时的诱人景象。接着,“素手授甘多”一句,以“素手”比喻采摘者的双手,既体现了采摘过程的轻柔与细致,也暗示了柑橘的甜美与丰富。
“齿怯霜华冷,皮怜玉味和”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柑橘的口感与质地描绘得生动而具体。前句“齿怯霜华冷”形容咀嚼时感受到的清新与凉爽,后句“皮怜玉味和”则表达了对柑橘皮与果肉之间和谐味道的喜爱与赞美。
“珍消骚客颂,香解美人酡”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骚客”与“美人”的形象,将柑橘的珍贵与香气与文人雅士及女性之美相联系,不仅突出了柑橘的美味,更赋予了其文化与情感的深度。
最后,“摘得横枝好,频乘大雪过”两句,以采摘柑橘的场景为背景,巧妙地融入了季节的变化,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敏锐观察与热爱。通过“大雪过”这一细节,不仅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柑橘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食物本身的美味与诱人之处,更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美学的独特理解和对自然之美的深情礼赞。
占填词福分,山宜瘦,水宜肥。
祗阁笔楼心,晓妨鸾咒,夜畏狸知。相思。
梅梢褪雪,怕画阑、烟砌已都移。
怅望红箫拍短,涌将白练裙题。乌衣。
嚼曲似卿,稀纯想,乍容飞。
要圣不劳心,仙为搔背,佛只低眉。催归。
十三番舶,向龙堂、唤个鲤鱼骑。
盼杀西冷画桨,小眉人瘦兰矶。
别恨应难写。问袁生、起居饮食,近何如也。
数载知交星共散,落落此身俦寡。
试遥望、暮云高下。
只道江南多好景,在晓风、残月凄凉夜。
曾几日,又初夏。萧然客梦如飘瓦。
算人间、穷通哀乐,尽多虚假。
惟有愁根生缕缕,不肯便随烟化。
念离合、悲欢都乍。
燕市风尘吴市月,叹劳劳、谁是怜君者。
思往事,泪盈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