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便是(biàn shì)的意思:表示事物一旦达到某种程度或状态,就不再有其他变化。
法界(fǎ jiè)的意思:法界指的是佛教中的世界,也可引申为事物的范围或界限。
分明(fēn míng)的意思:明显、清楚
迷心(mí xīn)的意思:迷失自我,心智困惑。
明达(míng dá)的意思:明智而有见识,能够清楚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道理。
人身(rén shēn)的意思:指人的生命和身体。
刹海(shā hǎi)的意思:指马车在海滩上奔驰,突然受到海水的阻挡,无法前进。比喻事情进行到一定程度突然受到阻碍,无法继续发展。
身界(shēn jiè)的意思:指个人的社会地位、身份和职责所在的范围。
无实(wú shí)的意思:没有实际意义或价值,虚无缥缈。
真心(zhēn xīn)的意思:真诚的心意,真心实意
知音(zhī yīn)的意思:知己,好朋友
众色(zhòng sè)的意思:指各种各样的颜色。
- 鉴赏
这首诗由唐代僧人景岑所作,名为《偈(其二)》。它以深邃的哲理探讨了佛学中的核心概念——心与世界的关系。
“最甚深,最甚深”,开篇即以“甚深”二字强调佛法的奥妙与深远,引出对心与世界的深刻思考。“法界人身便是心”,指出人的身体与心灵即是法界的体现,暗示了心与宇宙万物的内在联系。
接下来,“迷者迷心为众色,悟时刹海是真心”,对比了迷与悟两种状态下的心与世界。在迷的状态下,人们将心迷失于外在的物质世界中,被各种色彩和形态所迷惑;而当达到悟境时,一切外在的纷繁复杂都化为内心的清净,整个宇宙如同浩瀚的刹海,皆是真心的显现。
“身界二尘无实性”,进一步阐述了心与身、世界的关系,指出身与界(即外界事物)都是虚幻的尘埃,没有实质性的存在。这表明真正的智慧在于认识到一切现象的虚妄性,从而超越表象,直达内心的真实。
最后,“分明达此号知音”,表达了对能够理解并实践这一真理的人的敬意。这里的“知音”不仅指能够理解这首诗的人,更是指那些通过修行达到了悟境,真正理解了心与世界本质的人。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探讨了佛教中关于心、世界与真理的深刻哲理,引导读者反思自我与宇宙的关系,追求内心的清净与智慧的觉醒。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吴敏叔待制侍郎
脚踏鸡翘豹尾间,心飞碧岫白云端。
人看疏傅如图画,帝念严光返钓滩。
玉殿松班唐次对,竹宫茅立汉祠官。
自怜病鹤樊笼底,万羡冥鸿片影寒。
秋晚过泉口
日色全无热,秋凉不似初。
行人惊翡翠,掠水度芙蕖。
平野一回顾,远山千有馀。
谁令贪眺望,却道废看书。
初夏清晓赴东宫讲堂行经和宁门外卖花市
剩雨残风一向颠,花枝酒盏两无缘。
忽逢野老从湖上,担取名园到内前。
芍药截留春去路,鹿葱礼上夏初天。
众红半霎聊经眼,不枉皇州第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