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上司空员外》
《上司空员外》全文
唐 / 李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禅心高卧疏慵诗客经过不厌重。

杖几携量碛雪,玉鞭曾把数嵩峰。

夜眠古巷当城月,秋直清曹入省钟。

禹凿故山归未得,河声暗老两三松。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hàngkōngyuánwài
táng / dòng

chánxīngāoshūyōngshījīngguòyànzhòng

téngzhàngxiéliángxuěbiāncéngshùsōngfēng

miánxiàngdāngchéngyuèqiūzhíqīngcáoshěngzhōng

záoshānguīwèishēngànlǎoliǎngsānsōng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厌(bù yàn)的意思:不感到厌烦,不厌倦。

禅心(chán xīn)的意思:指心境宁静,思维清晰,能够保持冷静和专注的状态。

高卧(gāo wò)的意思:高高地躺着睡觉,形容安逸、舒适。

故山(gù shān)的意思:指离开家乡、远离故乡的感受,也可以用来形容思乡之情。

经过(jīng guò)的意思:经历、经验、经过某个地方或经过某个事件。

两三(liǎng sān)的意思:指数量不多,大致在两个或三个之间。

清曹(qīng cáo)的意思:清除官场上的腐败现象。

秋直(qiū zhí)的意思:指秋天的阳光直射,光线直接而强烈。

诗客(shī kè)的意思:指喜爱诗词的人,特指流连于山水之间,以写诗作画为乐的人。

疏慵(shū yōng)的意思:指心情懒散,行动慢吞吞的状态。

心高(xīn gāo)的意思:自负、傲慢、自高自大

杖几(zhàng jǐ)的意思:指人的年纪已经很大,需要拄着拐杖才能行走。

直清(zhí qīng)的意思:直接而彻底地清除、清理

翻译
禅心高卧仿佛懒散,诗人来访也从不厌烦。
常手持藤杖测量沙地积雪,也曾挥舞玉鞭数过嵩山峰峦。
夜晚在古老的街巷中伴着城月入睡,秋天在清静的官署值勤听着报时钟声。
大禹开凿的旧山还未归来,只听到黄河水声在老松间低沉回响。
注释
禅心:指修行者的心境,此处形容心境淡泊。
疏慵:懒散,不拘小节。
诗客:来访的诗人。
厌重:厌倦重复,此处指不嫌麻烦。
藤杖:用藤制成的手杖。
碛雪:沙漠中的积雪。
玉鞭:贵重的马鞭,象征身份。
嵩峰:嵩山的山峰。
古巷:古老的街道。
城月:城市中的月亮。
清曹:清闲的官署。
省钟:官署报时的钟声。
禹凿故山:大禹开凿山川的历史传说。
归未得:未能归来。
河声:黄河的流水声。
两三松:两三棵老松树。
鉴赏

诗人以其超然物外的禅心自诩,仿佛高卧不闻世事,如同对世间繁华习焉不厌。手持藤杖,每当经过积雪之地,便量度着厚薄;又曾握玉鞭,数过层叠的峻峰。在夜深人静时,诗客躺卧于古老的巷弄中,被城上明月所照亮。秋风送爽,清音传至曹娥庙前,钟声入耳,心境自在。

禹王凿山的故事,虽未亲历,但心向往之。河水潺潺,不觉年华老去,两三棵松树,也似乎随岁月而苍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超脱红尘、胸怀壮志以及对自然景观的深切感悟。

作者介绍
李洞

李洞
朝代:唐   字:才江

李洞,字才江,人,诸王孙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时人但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诗三卷。 晚唐诗人李洞有一百七十余首诗歌(残句六句)流传至今,其中涉及蜀中的诗篇约有三十首,占其创作总量的六分之一,足见蜀中经历在其诗歌创作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猜你喜欢

题万道人禅房

何处凿禅壁,西南江上峰。

残阳过远水,落叶满疏钟。

世事静中去,道心尘外逢。

欲知情不动,床下虎留踪。

(0)

吴宫曲

日下苑西宫,花飘香径红。

玉钗斜白燕,罗带弄青虫。

皓齿初含雪,柔枝欲断风。

可怜倾国艳,谁信女为戎。

(0)

送许棠下第游蜀

天下猿多处,西南是蜀关。

马登青壁瘦,人宿翠微闲。

带雨逢残日,因江见断山。

行歌风月好,莫老锦城间。

(0)

甘露寺僧房

临水登山路,重寻旅思劳。

竹阴行处密,僧腊别来高。

远岫明寒火,危楼响夜涛。

悲秋不成寐,明月上千舠。

(0)

自诮

每到花时恨道穷,一生光景半成空。

只应抱璞非良玉,岂得年年不至公。

(0)

九华楼晴望

一夜江潭风雨后,九华晴望倚天秋。

重来此地知何日,欲别殷勤更上楼。

(0)
诗词分类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诗人
鹿善继 陈道复 毕仲衍 裴光庭 耶律隆绪 姚月华 陈均 韦丹 蔡必胜 包播 裴廷裕 范纯礼 蓝采和 湘驿女子 盛度 王仲元 赵光远 刘程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