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赴山中约,归途带暝痕。
雾起寒城里,江流古岸根。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圆悟所作的《和胡教授山庵见访归韵》。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中归途的景象,展现了夜晚的静谧与孤独。首句“因赴山中约”表达了诗人应约前往山中的行动,而“归途带暝痕”则暗示了行程结束时已是黄昏时分,天空染上了暮色。
接下来的两句“禽声沉众树,人影背孤村”,通过描写禽鸟归巢的低沉鸣叫和自己背离村庄的身影,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诗人进一步通过“雾起寒城里,江流古岸根”描绘了雾气笼罩下的城市和江水潺潺的古岸,增添了画面的深度和冷寂感。
最后两句“行吟多得句,知欲与谁论”,诗人表达了在这样的旅程中,虽然思绪万千,创作了许多诗句,但似乎找不到合适的人分享这份感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孤寂和对知音的渴望。整首诗以景寓情,展现出诗人内心的独白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沉思考。
南去远驱逐,三湘五月行。
巴山雪水下,楚泽火云生。
向野聊中饭,乘凉探暮程。
离怀不可说,已迫峡猿声。
重林华屋堪避暑,况乃烹鲜会佳客。
主人三十朝大夫,满座森然见矛戟。
北窗卧簟连心花,竹里蝉鸣西日斜。
羽扇摇风却珠汗,玉盆贮水割甘瓜。
云峰峨峨自冰雪,坐对芳樽不知热。
醉来但挂葛巾眠,莫道明朝有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