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作(bù zuò)的意思:不做,不从事某种行为或活动
不居(bù jū)的意思:不停留、不久留、不停宿
痴儿(chī ér)的意思:指愚昧无知的人,也可以形容某人迷恋于某种事物而无法自拔。
聪明(cōng ming)的意思:形容人聪明机智、反应敏捷。
公家(gōng jiā)的意思:指国家或政府的事务,公共的事情。
何当(hé dāng)的意思:何时;什么时候
家事(jiā shì)的意思:指家庭中的琐碎事务。
来学(lái xué)的意思:指通过亲身实践或亲自体验来学习知识或技能。
明人(míng rén)的意思:聪明、明智的人
晚岁(wǎn suì)的意思:指年纪较大的岁数。
向来(xiàng lái)的意思:一直以来,从来就是这样
移山(yí shān)的意思:形容坚定的决心和毅力,意志坚定,能够克服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愚公(yú gōng)的意思:指愚蠢而顽固的人,也指为了大公无私的目标而无私奉献的人。
愚痴(yú chī)的意思:愚痴是指人愚笨、愚蠢的状态或行为。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的《偶成自戏二首(其二)》。诗中以“痴儿”和“愚公”为喻,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反思与自我觉醒的过程。
首句“向来学痴儿”,诗人自嘲自己过去如同一个痴迷于公事的傻子,沉溺于繁琐的政务之中,失去了自我。接着,“痴儿只了公家事”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状态,暗示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一种不满和反省。
“晚岁学愚公,愚公日作移山计。”进入晚年,诗人开始学习愚公的精神,即不畏艰难,勇于面对挑战。愚公移山的故事象征着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改变现状的决心。诗人通过“移山计”这一比喻,表达了自己愿意改变现状,不再被官场束缚,追求内心自由的愿望。
“有官不作山不居,自言可免愚与痴。”诗人表示,即使在官场上任职,他也不愿像“山”一样固守不变,而是选择离开,以此避免成为“愚”或“痴”。这反映了诗人对传统官场价值观的质疑和对个人自由的向往。
最后,“何当更有愚痴处,说与聪明人不知。”诗人提出疑问,如果还有“愚痴”的地方,是否能被那些自认为“聪明”的人理解?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社会普遍认知的反思,也流露出一种寻求共鸣和理解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痴儿”与“愚公”的形象,展现了诗人从官场束缚中解脱出来,追求内心自由和真实自我的过程。诗中蕴含了对传统观念的批判、对个人价值的探索以及对社会理解的反思,体现了王世贞独特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风格。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