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因小制大,遂幻重为轻。
岂是支机遗,犹非变木成。
不须(bù xū)的意思:不必,不需要
得气(de qì)的意思:
(1).谓得以逞其志气。 汉 晁错 《募民实塞疏》:“欲立威者,始于折胶,来而不能困,使得气去,后未易服也。”
(2).谓适合节气、时令。 汉 班固 《答宾戏》:“得气者蕃滋,失时者零落。”
(3).中医学名词。即针感。指针刺穴位后,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素问·离合真邪论》:“吸则转针,以得气为故。”
浮水(fú shuǐ)的意思:形容物体浮在水面上,不沉下去。比喻虚浮、不实在。
浮浮(fú fú)的意思:形容心神不宁,浮躁不安的状态。
磊磊(lěi lěi)的意思:形容山石高峻、堆积如山。
能因(néng yīn)的意思:能够因此而产生的原因或结果。
上行(shàng xíng)的意思:向上前进,指事物发展、进步或个人地位提升。
水上(shuǐ shàng)的意思:比喻在困境中艰难地维持生计。
通灵(tōng líng)的意思:指能够与灵魂或灵体进行沟通,亦可指人与人之间沟通无障碍。
至理(zhì lǐ)的意思:指最正确、最合乎道理的观点或理论。
支机(zhī jī)的意思:指援助、支持的工具或手段。
这首诗以“咏浮水石”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独特见解与感悟。
首句“磊磊涧中物,浮浮水上行”,描绘了涧中石头与水上漂浮物的对比,暗示着不同环境中的事物有着各自的存在方式。接着,“能因小制大,遂幻重为轻”,运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事物在特定条件下的变化能力,即小物可以化为大物,重物可以变为轻物,体现了自然界中物质形态转换的奇妙。
“岂是支机遗,犹非变木成”,这两句进一步探讨了物质变化的本质,指出这不是简单的物质遗失或转化,而是蕴含着某种内在的规律或力量。这里“支机”可能暗指古代传说中的支机石,常被用来象征神奇的力量或不可见的原理。
“通灵缘得气,至理不须惊”,最后两句揭示了自然界的奥秘并非难以理解,而是可以通过深入观察和思考来领悟。这里的“通灵”指的是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或内在联系,“气”则代表了宇宙间流动的能量或生命力。整首诗通过形象的比喻和深邃的哲思,引导读者去探索自然界的微妙之处,以及其中蕴含的普遍真理。
不解攫醳解琴意,七弦挂壁何不可。
晖十有三丁晨星,导和理性图书左。
湘江夜月来水仙,窗映飘萧绿阴锁。
何须鸣玉觅金儒,爱渠亦复周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