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8日(农历三月廿一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丙午元夕六首·其五》
《丙午元夕六首·其五》全文
明 / 何吾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春事催残杨柳枝明朝蓑笠江湄

荡游正好穷今夜,却数闺中是别期。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春事(chūn shì)的意思:指男女之间的情事或性事。

闺中(guī zhōng)的意思:指女子的内室、女性私人空间。

江湄(jiāng méi)的意思:指江河的边缘或交汇处。

柳枝(liǔ zhī)的意思:柳枝是指柳树的枝条,比喻柔弱、脆弱的事物。也用来形容柔弱的女子。

明朝(míng cháo)的意思:指明亮的早晨,也比喻充满希望和光明的时代。

蓑笠(suō lì)的意思:指戴着蓑衣、戴着草帽,形容农民劳作的模样。也用来比喻一个人的形象或者工作状态。

杨柳(yáng liǔ)的意思:杨柳是指杨树和柳树,用来形容柔软、婉约的女子。

正好(zhèng hǎo)的意思:刚好符合预期或需要;恰好

杨柳枝(yáng liǔ zhī)的意思:指女子柔弱、娇柔的样子和态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与情感的流转,充满了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敏感观察。

首句“春事催残杨柳枝”,以“春事”点出季节,暗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而“催残”二字则赋予了杨柳枝以生命感,仿佛它们在春天的催促下逐渐凋零,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杨柳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被用来象征离别与思念,此处也暗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次句“明朝蓑笠又江湄”,转而描写第二天清晨的情景,诗人想象自己将再次披上蓑衣,戴上斗笠,来到江边。这里的“又”字,不仅强调了这种行为的重复性,也暗示了诗人对江边生活的喜爱或某种难以割舍的情感。江边作为背景,既提供了自然的宁静与辽阔,也可能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之处。

第三句“荡游正好穷今夜”,表达了诗人想要尽情享受夜晚的游荡,似乎在寻求一种释放或逃避。这里的“穷”字,既有穷尽之意,也暗示了诗人可能在寻找某种极致的体验或情感的满足。这句诗通过描绘夜晚的游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渴望与追求。

最后一句“却数闺中是别期”,转折到对家人的思念,点出了诗人游荡背后的深层情感。这里的“却数”意味着诗人意识到,尽管外界的游荡令人向往,但真正的归宿和牵挂还是在家中的亲人。这一句揭示了诗人情感的复杂性,既是对自由与冒险的向往,也是对家庭责任和情感联系的深刻体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与情感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何吾驺
朝代:明

明广东香山人,字龙友,号家冈。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官少詹事。崇祯六年擢礼部尚书,旋入阁,与首辅温体仁不协,罢去。南明隆武帝召为内阁首辅。闽疆既失,赴广州,永历帝以原官召之,引疾辞去。有《宝纶阁集》。
猜你喜欢

题李山风雪松杉图卷二首·其一

扑地漫天卒未休,松杉千尺迥堪愁。

丹青不作王孙草,老向冰天共白头。

(0)

答吴峻伯·其二

才看鸣镝破垂杨,又报金城一叶霜。

为问佽飞诸恶少,何人先缚左贤王。

(0)

计偕途中四绝句·其一

阊门女儿妆髻轻,十三十四学银筝。

行人不解丝中语,都道阳关送别声。

(0)

夏日偶成不复伦次共得廿首复作长山道中故事耳·其十二

湖田未论厚薄,颇堪伏腊之资。

吾意无可不可,世途已而殆而。

(0)

夏日抱痾十二绝句·其四

晓梦钟欲残,故人枕边别。

武夷山上云,白雪楼中雪。

(0)

新安汪惟一徐子与门生也李于鳞作长律题其竹丘卷云截作武陵溪上笛方知马援有门生惟一出以示余则于鳞仙逝矣感叹之馀辄步以赠

万竹霜秋逼坐清,一丘君计已垂成。

扬州筱簜真为美,王氏琅玕旧有名。

坼地苍鳞争峭茜,干云翠尾出峥嵘。

中山郁作龙蛇走,嶰谷裁将鸾凤鸣。

若遇嵇康须把臂,偶同张荐欲逃荣。

渭滨业就封堪素,梁苑篇高席不争。

欲识汪伦歌日面,还怜李白醉时情。

武陵何限伤春语,并入山阳笛里声。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诗人
李群玉 刘挚 段克己 张纲 陈孚 戴叔伦 宋之问 曹操 王令 俞明震 沈宜修 吴敬梓 况周颐 李咸用 蔡伸 柳贯 宋濂 吴伟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