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松源和尚赞》
《松源和尚赞》全文
宋 / 释智愚   形式: 赞

水庵室里争锋一掌打得耳聋

从兹唤钟作瓮,灭却杨岐正宗

自谓水庵可入,却言不识中峰。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识(bù shí)的意思:不了解或不认识

从兹(cóng zī)的意思:从现在开始;从此以后

耳聋(ěr lóng)的意思:形容人听力变得非常差,或者指人不听劝告,固执己见。

灭却(miè què)的意思:彻底消除、完全扑灭

杨岐(yáng qí)的意思:指人心思狡猾、阴险奸诈。

一掌(yī zhǎng)的意思:指一只手掌,也比喻一次打击或摧毁。

争锋(zhēng fēng)的意思:指争夺第一,竞争激烈。

正宗(zhèng zōng)的意思:指真实、真正的、地道的。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智愚所作的《松源和尚赞》中的片段,主要描绘了一位禅师在修行过程中的生动场景。前两句“水庵室里争锋,一掌打得耳聋”形象地刻画了禅师在静修中通过激烈的禅定修炼,达到了一种忘我境界,甚至可能因为精神集中过度而感觉听觉暂时失聪。"从兹唤钟作瓮",意指从此之后,禅师的心境如此宁静,连寺庙的钟声在他耳中都如同大瓮里的声音,浑厚而深远,反映了他对禅理的深刻领悟。

后两句“自谓水庵可入,却言不识中峰”,则揭示了禅师的谦逊和对更高境界的追求。他自认为已经达到了水庵(即禅定之境)的层次,但仍然表示自己并未真正认识或达到中峰(可能象征着禅宗的最高智慧或某个高僧的境界),体现出禅修者不断超越自我、追求无尽法界的禅修精神。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禅修者的内心世界和修行历程,富有禅意和哲理。

作者介绍

释智愚
朝代:宋   号:虚堂   籍贯:四明象山(今属浙江)   生辰:1185年—1269年

释智愚(1185年—1269年),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属浙江)人。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猜你喜欢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其十三

跛脚阿师,弄蹄驴子。

一字关徒费分疏,栗棘蓬恣情吞吐。

凌灭祖师禅,函盖乾坤句。

孤危不立自孤危,万仞雪崖丰骨露。

十二峰前,斫额望汝。

洞山佛无光,无你扪摸处,无你栖泊处。

(0)

四睡赞

人无害虎心,虎无伤人意。

彼此不关防,何妨打觉睡。

(0)

无闻

缺齿胡僧戏剧多,打虚空鼓唱巴歌。

山河大地连声笑,争奈聋人耳朵何。

(0)

自赞·其一

人弃我取,人夺我与。涉世全乖,独行无侣。

超佛越祖当头句,冷泉日夜滔滔举。

敛手忌言坐闲处,可怜也被丹青污。

(0)

颂古四十四首·其三十二

一拳拳倒黄鹤楼,一趯趯翻鹦鹉洲。

幸有傍人为著力,自家端坐看扬州。

(0)

五百力士揭石义,万仞崖头撒手行。

十方世界一团铁,虚空背上白毛生。

(0)
诗词分类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诗人
龚鼎孳 郭则沄 储光羲 高适 蒋士铨 陆佃 范仲淹 释敬安 吴镇 王廷相 沈与求 苏洵 吕南公 朱敦儒 王国维 屈原 梁启超 骆宾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