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惭陶靖节,政愧范饶州。
《寓栖真四宿时二儿寓上庠未知去留又祠命未下颇以为怀》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的《寓栖真四宿时二儿寓上庠未知去留又祠命未下颇以为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子女学业和家庭事务的忧虑与期待。
首联“白帝知何处,黄山且少留”,以“白帝”和“黄山”象征远离尘嚣的理想之地,表达诗人暂时放下俗务,寻求心灵宁静的愿望。然而,这种逃避现实的念头很快被打破,因为“心惭陶靖节,政愧范饶州”。诗人自谦地提到自己无法像陶渊明那样彻底归隐,也无法像范仲淹那样在政治上有作为,暗示了内心的矛盾和无奈。
颔联“桑下越三宿,江边将半秋”,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时间流逝、季节更迭的氛围。诗人似乎在感叹时光易逝,岁月不待人,同时也暗含对子女成长的关切。
颈联“家书及祠命,何日解吾忧”,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子女学业进展和家庭事务的担忧。家书的到来和祠命(可能指祭祀或家族事务的命令)的下达,让诗人感到既期待又焦虑,期盼能够解决心中的忧虑。
整首诗情感细腻,既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现实责任的承担,体现了诗人复杂而真实的情感世界。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和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诗人巧妙地传达了对子女教育和家庭事务的深切关怀,以及在追求个人理想与履行社会责任之间所面临的挑战。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