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致斋雨中寄王彦祖·其二》
《致斋雨中寄王彦祖·其二》全文
宋 / 刘攽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细草幽花七月天,曲沟丛石乱鸣泉

斋居三日尘事,梦寂神凝亦自然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尘事(chén shì)的意思:指琐碎的事务或世俗的事物。

鸣泉(míng quán)的意思:指流水声如泉水般清脆悦耳。

七月(qī yuè)的意思:指夏天的七月,也可泛指夏季。

三日(sān rì)的意思:指短时间内,只有三天的时间。

细草(xì cǎo)的意思:细小而柔弱的草木,比喻弱小而不起眼的人或事物。

遗尘(yí chén)的意思:指留下的尘土,比喻过去的事物或人已经远离了现实,不再有关系。

月天(yuè tiān)的意思:指月亮高悬天空,形容月亮明亮、高挂天际的景象。

斋居(zhāi jū)的意思:指修行者在清静的地方专心精神修养,远离尘嚣纷扰的居住状态。

自然(zì rán)的意思:指与人类社会活动无关的事物或现象,也指没有经过人工加工处理的状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斋居生活中的心境与自然景色的和谐交融。

首句“细草幽花七月天”,以“细草”和“幽花”点明了时节与环境,七月天的景象被赋予了静谧与生机,暗示着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接着,“曲沟丛石乱鸣泉”一句,通过“曲沟”、“丛石”和“乱鸣泉”的描绘,不仅勾勒出山间溪流蜿蜒曲折、石头丛生的自然景观,更以“乱鸣泉”之音,营造出一种生动活泼、充满生命力的意境。

“斋居三日遗尘事”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远离尘世纷扰,沉浸在斋居生活中的心境。斋居,通常指僧侣或道士的修行居所,这里借指诗人追求精神纯净、心灵清净的生活状态。通过“遗尘事”这一动词,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摆脱世俗杂务、寻求内心平静的决心。

最后一句“梦寂神凝亦自然”,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在斋居期间,诗人的梦境也变得寂静而专注,仿佛与外界的喧嚣隔绝,达到了一种心灵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这里的“梦寂”与“神凝”相互映照,共同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超脱、心灵纯净的过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展现了宋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作者介绍
刘攽

刘攽
朝代:宋   字:贡夫   号:公非   籍贯: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   生辰:1023~1089

刘攽bān(1023~1089)北宋史学家,刘敞之弟。字贡夫,一作贡父、赣父,号公非。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一说江西樟树人。庆历进士,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书舍人。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充任副主编,负责汉史部分,著有《东汉刊误》等。 
猜你喜欢

次韵王乐用佥宪见寄

七十馀年未觉新,耽眠犹是向来人。

春杯斟尽啼莺外,晚笛吹残钓渚滨。

人世谨防开眼错,此怀得恐到头真。

青山果是无心出,何处眠窝共卜邻。

(0)

世卿赴顺德吴明府之召五日不返诗以促之·其一

何处千杯一放歌,楚云刚好共婆娑。

百年几见都难说,一日三秋不啻过。

笑索梅花催拄杖,照眠山月满行窝。

高溪远卜衡阳下,却到而今梦更多。

(0)

挽敕总两广军务都御史郴阳朱公·其一

十年持节岭西东,奏疏金门月几封。

都府清虚如到寺,家徒冷淡不随公。

疮痍已拯人间溺,经略还收战外功。

犹与后时忧馈饷,羡馀不以献重曈。

(0)

九日嘉会楼登高·其二

兼有吟诗病,何妨著酒扶。

景逢佳处少,句向觅时无。

醉去乾坤小,醒来伴侣疏。

今朝嘉会会,不尽看茱萸。

(0)

昼睡偶成寄玉台文定上人

老脚春还短,名山梦每登。

玉台天上寺,文定意中僧。

得法休藏钵,传心信有灯。

道人北窗下,一枕一瞢腾。

(0)

德庆州舟中呈伍南山

江涨麻墟雨,天低德庆城。

正当击楫处,空有结趺情。

入夏寻双井,沿流到七星。

同行邹道士,劝我学长生。

(0)
诗词分类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诗人
许世英 吴宗慈 李烈钧 马占山 陈叔通 熊式辉 胡适 唐生智 曾琦 罗家伦 朱德 叶圣陶 程天放 冯友兰 张大千 谢觉哉 梁寒操 叶剑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