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失紫竹柱杖颂》
《失紫竹柱杖颂》全文
宋 / 黄庭坚   形式: 古风

袁门西关失却柱杖,木平万载县里拾得。

恰似郑州却出曹门,何处待此左科禅客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hīzhúzhùzhàngsòng
sòng / huángtíngjiān

yuánmén西guānshīquèzhùzhàngpíngwànzǎixiànshí

qiàzhèngzhōuquèchūcáoménchùdàizuǒchán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禅客(chán kè)的意思:指修行佛法的人,也可泛指追求心灵自由、追求内心宁静的人。

处待(chǔ dài)的意思:处置、对待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恰似(qià sì)的意思:恰好像,正如同

失却(shī què)的意思:失去、丧失

西关(xī guān)的意思:指人的性格开朗、豪爽,不拘小节。

袁门(yuán mén)的意思:指受到排挤或被拒绝。袁门是一个姓氏,袁门的人在古代被视为低贱的阶层,因此被用来形容被排斥或被拒绝的情况。

郑州(zhèng zhōu)的意思:指心地善良,正直无私的人。

柱杖(zhù zhàng)的意思:指倚靠拐杖行走的老年人。也比喻依赖他人的支持或依靠某种物品或人来维持生活。

翻译
袁家西关失落了手杖,木平千年里被人捡到。
就像郑州曹门外又现,何处等待这位左科禅者。
注释
袁门:指袁姓家族。
西关:地名,可能指某个地方的西边关隘。
失却:丢失。
柱杖:手杖,古人出行常用的辅助工具。
木平:可能是地名,也可能指木头平整。
万载:极言时间之长,千年。
县里:乡村或小城镇。
拾得:捡到。
恰似:好像。
郑州:地名,古代城市。
却出:再次出现。
曹门:地名,与上文的‘袁门’相对应。
左科禅客:左科是科举考试的一种,禅客指修习禅学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失紫竹柱杖颂》。诗中以“袁门西关失却柱杖”起笔,描述了一根重要的物件——紫竹柱杖的丢失,这在当时可能是一件大事,因为“木平万载县里拾得”,意味着它被意外地在偏远之地发现,显得尤为珍贵。接下来的“恰似郑州却出曹门”运用比喻,暗示了这个发现如同一件稀罕物从不寻常的地方流出,令人惊奇。最后,“何处待此左科禅客”则表达了对持有者或发现者的期待,希望这位左科禅客(可能是一位有修行的僧人)能妥善保管或赋予这根柱杖新的意义。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寓意深远,通过失而复得的柱杖,寓言般地传达了对世间事物流转和缘分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智慧与德行的崇尚。黄庭坚的诗歌风格素来注重意象和象征,这首诗也不例外,体现了他的艺术特点。

作者介绍
黄庭坚

黄庭坚
朝代:宋   字:鲁直   号:山谷道人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生辰:1045.8.9-1105.5.24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猜你喜欢

山居杂诗九十首·其三十一

日铸得新茗,色味建水空。

未论七碗足,先借两腋风。

烹在击拂外,香泛齿颊中。

若论破睡魔,自可书元功。

(0)

游庐山涂中杂诗三首·其二

去去忘回远,行行迫腊天。

江寒侵老泪,霜冷逼宵眠。

客路虽经至,归涂尚过千。

家山在台岳,南望几悠然。

(0)

寄溧水宰李仲镇

不见李君久,水云鱼雁沉。

调官聊制锦,得句剩关心。

每访民情悦,相望春事深。

故乡与贤者,北首重登临。

(0)

宣召看红木犀赐宴索诗并谢恩

九霞深借晓光披,粟粟轻红荫碧枝。

不逐秋香匀菊艳,要烘花色并彤墀。

凉云收雨颁慈惠,宝幄中天拜宴私。

折得一枝恩所赐,喜如初挂绿衣时。

(0)

和台州卫倅

昔日连墙事可嘉,固应屡见雪中花。

稍收帢帻山房景,欲学孤山处士家。

把酒要陪高士醉,临风未觉此心遐。

销闲只与山为伴,坐数比邻再及瓜。

(0)

题扇二十四首·其十

红槃花上绿烟微,风转天香暖著衣。

行遍四桥闲伫立,碧波时有綵鸳飞。

(0)
诗词分类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诗人
陆仁 徐钧 陈藻 吴泳 萧立之 罗玘 罗钦顺 刘诜 林俊 殷奎 王洪 李江 柯九思 王时翔 俞德邻 王绅 区怀年 薛始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