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忆王孙.菊花有名二乔者一朵中紫白各半盖异种也》
《忆王孙.菊花有名二乔者一朵中紫白各半盖异种也》全文
清 / 宋琬   形式: 词  词牌: 忆王孙

前身曾喜嫁周郎。近托柴桑处士庄。

姊妹争如斗草强。效鸳鸯。偷得徐娘半面妆。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半面(bàn miàn)的意思:指人的面部表情或态度只显示出一部分,而隐藏了真实的想法或情感。

柴桑(chái sāng)的意思:指人们生活贫困、艰苦的地方。

处士(chǔ shì)的意思:指隐居山林或僻静之地的士人,也指追求清净、远离尘嚣的人。

斗草(dòu cǎo)的意思:斗草是一个形容词,意为勇敢、敢于冒险。

面妆(miàn zhuāng)的意思:指人的外貌或装饰的样子。

前身(qián shēn)的意思:指某事物或某人的以前的形态、状态或身份。

徐娘(xú niáng)的意思:形容女子年纪已经不轻,但仍然保持着美丽和魅力。

鸳鸯(yuān yāng)的意思:指夫妻恩爱、形影不离的意思。

争如(zhēng rú)的意思:争相如此,争先恐后

周郎(zhōu láng)的意思:比喻聪明、机智的年轻人。

姊妹(zǐ mèi)的意思:指的是姐妹之间的亲密关系。

半面妆(bàn miàn zhuāng)的意思:形容人的面容或气质只展现出一部分,隐藏了另一部分。

鉴赏

这首词以“忆王孙”为题,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秋日菊花图,巧妙地将历史人物与自然景观相融合,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词的开篇“前身曾喜嫁周郎”,以典故引入,暗喻菊花如同古代美女般美丽动人,仿佛是历史上的佳人再世,嫁给了周瑜这样的英雄人物。这里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赋予菊花以生命和情感,使其成为一种超越现实的存在。

“近托柴桑处士庄”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柴桑处士庄,既指出了菊花生长的环境——远离尘嚣的隐逸之地,又暗示了菊花高洁、不随流俗的品格。此处的“托”,形象地表达了菊花在理想环境中得以绽放的幸运与美好。

“姊妹争如斗草强”则通过比喻,将菊花与其他植物进行对比,强调了菊花的独特魅力。斗草,是一种古代女子喜爱的游戏,这里用来形容菊花的生机勃勃、竞相开放,展现出其生命力的旺盛与活力。

“效鸳鸯,偷得徐娘半面妆”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菊花比作鸳鸯,不仅描绘了其形态之美,更赋予了其情感色彩。同时,“偷得徐娘半面妆”这一细节,既是对菊花美丽之美的赞美,也是对它独特气质的肯定,仿佛是大自然的巧手,赋予了菊花一种不同于其他花卉的神秘魅力。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菊花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外在的美丽,更深入挖掘了其内在的精神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高洁品格的向往。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词作营造出了一种超然物外、悠远深邃的艺术境界,令人回味无穷。

作者介绍
宋琬

宋琬
朝代:清   字:玉叔   号:荔裳   籍贯:莱阳(今属山东)   生辰:1614~1674

宋琬(1614-1673),清初著名诗人,清八大诗家之一,字玉叔,号荔裳,汉族,山东莱阳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清顺治四年(1647)进士,曾任户部河南司主事、吏部稽勋司主事、陇西右道佥事、左参政,康熙十一年(1672),授通议大夫四川按察使司按察使;翌年,进京述职,适逢吴三桂兵变,家属遇难,忧愤成疾,病死京都,时年59岁。
猜你喜欢

送滕广叔铨试

矮屋曾分雪夜灯,相期各已上青冥。

得官谁谓非黄甲,如我今犹祇白丁。

别久不论清浊酒,情亲或梦短长亭。

一生科目十名上,自有君家旧典刑。

(0)

送别薛丞·其一

肯为祁山住,晴浮草木春。

溪晴随砚转,心远与鸥亲。

几佐弦歌旧,宁矜硎刃新。

萧规元好在,传语憩棠人。

(0)

赵尉送菜·其二

山云一坞住山翁,菘韭成畦带雪松。

飞食肉奚关我事,乳蒸豚亦为谁供。

衡茅高枕人间世,蓑笠归锄雨外峰。

曾读坡公菜羹赋,断无尘土到奇胸。

(0)

次韵陈祭酒喜雪·其一

晓听炉亭泻竹声,老仙呵墨已诗成。

春连宇宙开皇极,天与君王作太平。

草木有生皆润泽,山河无处不清明。

寒蓑莫袖垂纶手,万里长江一艇横。

(0)

雪后梅边·其七

一枝密密一枝疏,一树亭亭一树枯。

月是毛锥烟是纸,为予写作百梅图。

(0)

雪中迓新宪

踏碎琼瑶千里寒,新年才此试吟鞍。

不须更说逢迎恶,只作灞桥诗兴看。

(0)
诗词分类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诗人
钱俶 徐淑 萧泰来 张志和 神秀 薛昭蕴 韩崶 刘绘 陈克家 端木国瑚 朱服 薛稷 孔融 文益 李存勖 程晋芳 赵惇 江天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