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对联》
《对联》全文
清 / 郑燮   形式: 对联

咬定一两句书,终身师保

栽成五七竿竹,满目儿孙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儿孙(ér sūn)的意思:指子孙后代,也比喻后代子孙。

满目(mǎn mù)的意思:充满眼前,到处都是。形容景象壮观、美丽或繁荣。

师保(shī bǎo)的意思:指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保护。

五七(wǔ qī)的意思:指人的身体状态或心理状态不好。

咬定(yǎo dìng)的意思:坚持认定某件事情是真实的或正确的。

一两(yī liǎng)的意思:指极其微小的数量,形容非常少或微不足道。

终身(zhōng shēn)的意思:一生、终生

鉴赏

这副对联由清代诗人郑燮所作,其深意在于以书与竹为喻,阐述了终身学习和培养后辈的重要性。

“咬定一两句书,终身师保”,这句话强调了深入学习和理解少量关键知识的价值,将其视为终身的导师和保护者。这里的“书”不仅仅指的是文字书籍,也可以是任何一种知识或智慧的载体,通过不断地咀嚼和消化这些知识,人们可以成为自己的导师,指导自己成长,同时保护自己免受无知的侵害。

“栽成五七竿竹,满目儿孙”,则以竹子的成长比喻培养后代的过程。竹子象征着坚韧不拔、节节高升的精神,通过精心培育五至七根竹子,最终可以看到一片茂盛的竹林,正如看到自己培养出的众多子孙一样。这里不仅体现了对后代的期望和关爱,也寓意着教育和传承的重要性,即通过教育和引导,使后代能够茁壮成长,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整体而言,这副对联既是对个人终身学习的倡导,也是对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深刻思考,强调了知识的力量和传承的价值。

作者介绍
郑燮

郑燮
朝代:清   字:克柔   籍贯:江苏兴化   生辰:1693—1765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猜你喜欢

送李按察十首·其五

堂堂竹溪翁,如天有五星。

篆籀深汉魏,文章仿六经。

后生玩华藻,骫骳媲白青。

善哉刘与李,斯文见典刑。

(0)

游紫霞山

共联尘外镳,薄游西山寺。

夕照返河山,秋容满天地。

霜风失故绿,颜色少姿媚。

黄花似吾衰,红叶如人醉。

病来不举酒,意得同此味。

累然似空尊,酒尽同弃置。

(0)

题南昌县君临偃竹

偃蹇宜如季,挥毫已逼翁。

卫书无曲妙,琰慧有遗工。

乍睹虬如物,初披飒有风。

顾藏维谨钥,化去或难穷。

(0)

续梅花百咏·其九十六纸帐梅

不依槛外露华光,纸帐微微暗度香。

只恐红罗将色掩,故教玉版透清凉。

(0)

雨霖铃.和屯田

残蛩悲切。向虚檐底,碎语无歇。

高秋霁景何限,丛桂正岩香初发。

接羽新鸿过也,任流水呜咽。

自映带、千里蒹葭,露影吹凉野云阔。

驹光到眼须臾别。劝且将、酩酊酬佳节。

铜盘满贮清泪,知几见、古时圆月。

子夜歌翻,争忍蛮弦楚管空设。

况镜里、犹是朱颜,笑指金樽说。

(0)

减字木兰花

梨花夜色,芳草无言春自碧。细雨疏灯。

始欲愁时梦不成。轻寒恻恻。满院春风吹未得。

明日新晴,枝上黄鹂第一声。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沈晦 金圣叹 孙道绚 高凤翰 白行简 苏味道 胡仔 文偃 祖咏 唐珙 黄公绍 晁公武 焦竑 符曾 戴冠 冯道 蒋防 曹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