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峡中杂咏·其一》
《峡中杂咏·其一》全文
明 / 王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两岸青山去程,一江秋水片帆轻。

寻常对画曾看此,今日分明里行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分明(fēn míng)的意思:明显、清楚

今日(jīn rì)的意思:今天;现在

里行(lǐ xíng)的意思:指在某个领域内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

两岸(liǎng àn)的意思:指海峡两岸,特指台湾海峡两岸的关系。

片帆(piàn fān)的意思:指帆船在风力的推动下,向前行驶。

青山(qīng shān)的意思:指山脉或山岭,也可用来形容山色葱翠、景色美丽。

秋水(qiū shuǐ)的意思:形容水面清澈透明,如秋天的水。

去程(qù chéng)的意思:指离开或出发的行程。

日分(rì fēn)的意思:指一天的时间分为两半,表示时间短暂,转瞬即逝。

寻常(xún cháng)的意思:寻常指平凡普通、常见的事物或情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舟于峡中,两岸青山如屏障般延伸,一江秋水在阳光下波光粼粼,轻帆随风飘荡的壮丽景象。诗人以“峡中杂咏(其一)”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个人情感的交融。

首句“两岸青山夹去程”,生动地勾勒出山水相依的壮阔画面,青山仿佛是大自然的守护者,静静地陪伴着行舟前行。次句“一江秋水片帆轻”,则将目光聚焦于江面,秋水清澈,轻帆在水面轻轻滑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意境。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美景,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后两句“寻常对画曾看此,今日分明画里行”,诗人由眼前的景致联想到曾经观赏过的画卷,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过往经历的回忆。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画”这一意象,既指实际的山水画卷,也暗喻心中的理想世界。通过对比“曾看此”与“今日分明画里行”,诗人流露出对当下与过往的思考,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永恒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受,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描绘峡中行舟的场景,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以及个人与宇宙之间的深层联系。

作者介绍
王绂

王绂
朝代:明

王绂, 明初大画家,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画竹兼收北宋以来各名家之长,具有挥洒自如、纵横飘逸、清翠挺劲的独特风格,人称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永乐元年(1403年)开始参与编纂《永乐大典》。永乐十年拜中书舍人,派往北京,从事迁都的筹备工作。永乐十一年、十二年,两次随明成祖朱棣北巡,期间创作著名的《燕京八景图》。他绘画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其山水画兼有王蒙郁苍的风格和倪瓒旷远的意境,对吴门画派的山水画有一定影响。但他不肯轻作山水画,故后人有“舍人风度冠时流,笔底江山不易求”的诗句。
猜你喜欢

凤栖梧

禀性清闲归寂寂。占得风程,云水长游历。

搜出明珠频洗涤。更将霞彩重开剔。

任坐任行还在觌。静里亲知,有个相寻觅。

每每遭逢金露滴。蓬莱稳路投端的。

(0)

水调歌头

鲸川四重午,岁月若飘风。

诗书万卷何事,白首课儿童。

试把楚词高咏,更取清尊细酌,醒醉竟谁同。

俯仰百年了,求足不求丰。愧吾身,犹未脱,世尘中。

还丹有诀谁悟,回首忆仙翁。

我欲乘云归去,独与山灵晤语,修道倘成功。

笑谢醯鸡瓮,白日看长空。

(0)

月中仙.返照

历劫昏蒙,为恩情爱恋,一向迷执。

争头竞角,觑巨浪洪波,岂顾沈溺。

幸今生觉悟,便拂袖、开怀畅意。

返照从前事,行踪过迹,翻作大雠隙。

飘然做个闲人,向青松影下,白云堆里。

怡怡自乐,但咏歌谈笑,随缘销日。

晚来增雅趣,对天鉴、澄澄湛碧。

次第银蟾上,昭彰奋离三岛迹。

(0)

朝中措

春闺寂寂掩苍苔。风雨卷春回。

拟写碧云心事,笔头无句安排。

灯昏酒冷,愁牵梦引,直似秋怀。

料得酴醾知我,枕边时有香来。

(0)

江城子

梅梅柳柳闹新晴。趁清明。凤山行。

画出灵泉,三月晋兰亭。

细马金鞍红袖客,能从我,出重城。

赏心乐事古难并。玉双瓶。为冠倾。

一曲清歌,休作断肠声。

头上花枝如解语,应笑我,未忘情。

(0)

江城子.寄张世杰

年华都逐水流东。再相逢。一衰翁。

不道而今,豪气减元龙。

白发青衫人老矣,才又向,舞雩风。

片帆烟雨淡溟蒙。渺孤鸿。太匆匆。

谁似髯参,依旧醉颜红。

明日九重仙诏下,还又见,紫泥封。

(0)
诗词分类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诗人
高濂 郑用锡 何乔新 何中 龚敩 冯时行 谢与思 敦敏 郑岳 李正民 李中 徐照 乃贤 管讷 张仲深 沈明臣 卢琦 廖行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