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听蝉八绝句·其四》
《听蝉八绝句·其四》全文
宋 / 杨万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一壳空空纸样轻,风前却许多声。

叫来叫去浑无事,叫到诗人白发生。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发(bái fà)的意思:指白色的头发,也用来形容年老。

发生(fā shēng)的意思:指事件或事情的发生、出现。

空空(kōng kōng)的意思:形容空无一物,没有任何东西。

前却(qián què)的意思:指事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或者走到某个阶段后,却出现了相反的结果或者逆转的情况。

诗人(shī rén)的意思:

[释义]
(名)写诗的作家。
[构成]
偏正式:诗(人
[例句]
曹操是一个军事家;也是一位诗人。(作宾语)

无事(wú shì)的意思:没有事情发生,平静无事

许多(xǔ duō)的意思:很多,大量

纸样(zhǐ yàng)的意思:指事物的外表或表面现象。

翻译
一片空壳轻如纸,在风中发出许多声音。
呼唤来呼唤去都无实际结果,直到诗人的头发都变白了。
注释
一壳:指事物的外壳或表面。
空空:形容空虚无物。
纸样:像纸一样轻薄。
风前:在风中。
许多声:发出很多声音。
浑:全然。
叫到:持续呼叫。
诗人:文学创作者,此处可能特指诗人。
白发:指年老的象征,代指岁月流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风吹动蝉鸣的画面,通过蝉声的描述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诗人以蝉鸣为借口,抒发了自己的感慨。

“一壳空空纸样轻”中,“一壳”指的是蝉蜕化而成的空壳,形象地比喻为空洞的竹叶或纸片,暗示了一种虚幻与轻盈。这里通过蝉壳的轻和空,渲染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情境。

“风前却有许多声”则展示了蝉鸣之声在秋风中的扩散和回荡,它们似乎无处不在,却又难以捉摸。蝉声与风声相互交织,营造了一种神秘的氛围。

“叫来叫去浑无事”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蝉鸣声的一种淡然态度。尽管蝉声纷至沓来,但在诗人的眼中,这些声音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是一种“无事”的状态。

最后,“叫到诗人白发生”则是诗人内心的感触。蝉声不断,仿佛在召唤着诗人,让他的头发(白发生)似乎也因此而显得更加苍白。这不仅是对声音影响的形象描述,更是对生命易逝和时光飞逝的一种无奈感喟。

这首诗通过蝉鸣声这一自然现象,反映了诗人对于生命、时间以及世事变迁的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情感。

作者介绍
杨万里

杨万里
朝代:宋   字:廷秀   号:诚斋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生辰: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猜你喜欢

太常引

翩然便出软红尘。来相伴,避秦人。幽路称栖真。

问能几,高花淡筠。

天机栩栩,孤芳采采,卿月证前身。杯酒莫逡巡。

与重话,春明旧春。

(0)

临江仙.集珠玉词句,题和珠玉词

一霎秋风惊画扇,那堪飞绿纷纷。

无情有意且休论。楼高目断,依约驻行云。

谁把钿筝移玉柱,不辞遍唱阳春。

等闲离别易销魂。红笺小字,留赠意中人。

(0)

齐天乐.乙丑重九梦坡约集息园,未赴,用古微韵

天涯同纵悲秋眼,乡关更添离思。

坏堞哀笳,连营戍鼓,已是登临无地。吟怀唤起。

答旅雁霜蛩,漫言才气。

寂寞荒龛,茗炉经卷纵禅味。

老来谁念子美,山头逢饭颗,俊侣余几。

石上题襟,风前落帽,我独蹉跎尘事。瑶章拜赐。

想萸鬓迎凉,菊尊催醉。后约重游,听铜琶再倚。

(0)

浣溪沙

麝墨轻研砚匣冰。手拈银管忒聪明。

教郎看写换鹅经。

侧理纸分阑上下,连环印刻玉晶莹。

钤伊小字是银鹦。

(0)

高阳台.有赠

万里相思,三年魂梦,重逢万虑都消。

人面依然,添他两颊红潮。

绿阴未误湖州约,话怜才、早识文箫。问云翘。

玉杵寻来,不是蓝桥。

而今翻道当时错,尽凄迷心绪,直恁无聊。

两字毋忘,凭教写上冰绡。

忍寒半臂何曾著,怅人间、那有良宵。望迢迢。

恨海愁天,何处魂销。

(0)

菩萨蛮.独游莎露园

绿窗晴日浑愁度。啼莺劝我寻春去。閒过杏花时。

春浓客不知。明湖垂翠柳。绝忆蛮腰否。

飞过两鸳鸯。如何不断肠。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钱端礼 田顼 成克巩 沈焕 毕大节 幸元龙 邓玉宾 耶律洪基 王翱 金昌绪 尹懋 谭意哥 段文昌 周煇 陆凯 陈鎏 朱之瑜 陈希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