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初到绩溪视事三日出城南谒二祠游石照偶成四小诗呈诸同官.石照二首·其一》
《初到绩溪视事三日出城南谒二祠游石照偶成四小诗呈诸同官.石照二首·其一》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行尽清溪到碧峰,阴崖壁画杉松

故留石照邀行客,上彻青山后重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壁画(bì huà)的意思:壁画是指在墙壁上绘制的图画。

后重(hòu zhòng)的意思:指事后追究责任或处理问题。

青山(qīng shān)的意思:指山脉或山岭,也可用来形容山色葱翠、景色美丽。

杉松(shān sōng)的意思:指人品高尚、言行正直,像杉木一样坚定不移。

行客(xíng kè)的意思:行人、旅客

阴崖(yīn yá)的意思:指险峻的山崖或悬崖,也用来形容困境或危险的境地。

最后(zuì hòu)的意思:

◎ 最后 zuìhòu
[final;posteriormost;last;ultimate;utmost] 在时间或次序上在所有其他的后面,最末
最后通牒
这本书的最后一页

翻译
沿着清澈的小溪走到了青翠的山峰,
山崖阴暗处有翠绿的壁画描绘着杉松。
注释
行:行尽。
清溪:清澈的小溪。
碧峰:青翠的山峰。
阴崖:山崖的阴暗面。
翠壁画:翠绿的壁画。
杉松:杉树和松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初到绩溪视事三日出城南谒二祠游石照偶成四小诗呈诸同官·石照二首(其一)》。诗人描绘了行走于清溪边,到达碧峰山脚下的景象。阴暗的崖壁上,翠绿的苔藓如同壁画般生动,描绘着杉松的挺拔姿态。石照,可能是山中的一块奇特石头或一处清澈的水潭,诗人特意留下它,仿佛邀请过往的行人稍作停留,欣赏这青山之中的美景。最后一句“上彻青山最后重”,表达了石照与青山相映成趣,仿佛是青山的延伸,给人以深远而厚重的感觉。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传达出诗人对山水的喜爱和对同僚的邀请之情,体现了宋诗清新自然的特点。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挽刘刑部诗二首·其二

东海于公老,当年大里门。

身为二千石,恩及四儿孙。

富寿悬车日,悲伤易箦言。

佳城今日启,松柏閟高原。

(0)

拟和御制郊祀诗·其二

圣代弥文考九丘,寅威郊见故迟留。

黄琮苍玉神娭燕,月璧星珠瑞应浮。

礼洽汉山呼万岁,事殊唐鉴献千秋。

侍臣谁荐扬雄赋,岂使甘泉播令猷。

(0)

题崇福院壁

十邑驱驰阅四旬,尽空囹圄报吾君。

僧窗渐觉猿吟远,城市嚣尘自此分。

(0)

题安头陀石室

头陀灵迹閟岩隈,寻胜何人肯暂来。

野鸟衔花无觅处,绿苔封径看空回。

(0)

朝拜罗源天庆即洞宫福地也

徐仙何代此飞升,洞府空留福地名。

我到朝真效三祝,步虚声杳俗缘轻。

(0)

和人松江·其二

去年春尽西湖上,把酒看山听涧泉。

今日松江烟浪里,平分诗思入渔船。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诗人
孔子 墨子 江采萍 徐惠 李朝威 李延寿 房玄龄 吴理堂 邹弢 孙梁 洪昇 郭麐 冯云山 高鹗 乐钧 徐锡麟 沈复 林嗣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