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导岷源阔,南浮楚望开。
弄珠嫌蚌隐,投璧让蛟回。
岸翠山烟逼,波红日影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面,充满了动感和生命力。开篇两句“西导岷源阔,南浮楚望开”展示了诗人宏伟的视野,从西边的岷江到南方的楚地,一派开阔的景象展现在读者面前。接下来的“弄珠嫌蚌隐,投璧让蛟回”则是一幅生动的人物活动图,透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赏和珍惜。
第三句“岸翠山烟逼,波红日影来”捕捉了时间流转与光影变化的瞬间,水边的翠绿植物、山间弥漫的烟雾,以及波光粼粼中透出的红色,都在诗人笔下活跃起来。最后,“万艘徒扰扰,谁是济川材”则带有一丝淡淡的忧虑和对英雄人物的渴望。在这片繁忙的船只声中,诗人似乎在寻找着能够济世救民的英雄。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英雄人物的追问,展现了诗人胸怀壮志与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少日称豪笔砚场,一官家近住河阳。
人情易变春云薄,世故饱谙秋鬓黄。
寒日苍凉临迥野,浩歌悲壮激哀商。
时平民乐官无事,醉倒题诗舞袖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