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杯.春闷偶成》全文
- 鉴赏
这首《荷叶杯·春闷偶成》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沈谦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面对春日之景时内心的复杂情绪。
“都道春来愁闷”,开篇即以反问的形式,点出春日的到来并未带来预期中的欢愉,反而引发了诗人的愁绪。这里的“都道”二字,既是对他人观点的质疑,也暗示了诗人与众不同的感受。接下来,“不信”二字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普遍认知的怀疑,预示着他将要通过个人体验来揭示春日愁闷的真实面貌。
“日晚上危楼”,描述了诗人选择在傍晚时分登上高楼,试图从高处俯瞰春日景色,以寻求心灵的慰藉或解脱。然而,这种行为本身似乎也成了愁绪的一部分,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挣扎与矛盾。
“落花飘尽水东流”,这一句以自然界的景象为喻,形象地描绘了时光流逝、万物更迭的无常。落花随水流逝,象征着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易逝,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在这里,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观相互交织,深化了愁闷的主题。
“愁摩愁”,最后三字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纠结与循环往复的愁思。愁绪如同无法摆脱的轮回,不断地折磨着诗人的心灵。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状态的描述,也是对人生困境的一种深刻反思。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面对春日美景时内心的复杂情绪,以及对时间流逝、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沈谦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巧妙融合,使得这首词不仅具有审美价值,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