屑麦调酥慢熬火,牡丹花共菊芽煎。
《春晚杂兴十二首·其四》全文
- 注释
- 午亭:指某个设有亭子的公共场所。
春醉:春天的醉意,可能指诗人饮酒后的微醺状态。
耸吟肩:抬高吟唱时的姿态。
风流:形容人的才情出众,风度潇洒。
不愧天:不辜负上天赋予的才华或命运。
屑麦:碎麦,可能指磨成粉的麦子。
调酥:调和成酥油状。
慢熬火:慢慢用小火熬煮。
牡丹花:富贵花,象征华贵。
菊芽:菊花的嫩芽,可能指用菊花芽泡茶。
煎:这里指泡茶或烹煮。
- 翻译
- 在午亭春意正浓时,我微醺中抬高吟唱的肩膀。
我始终认为自己的风流倜傥无愧于苍天赋予的才情。
- 鉴赏
这段诗句出自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方回之手,体现了诗人在春日午后亭中饮酒、吟咏之间所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怀。首先,“午亭春醉耸吟肩”一句描绘了一种悠闲自得的情景,午后的阳光下,诗人在亭中沉浸于美酒之中,微醺的状态让他感到一种自然而然的舒适与满足。这里的“耸吟肩”形象生动,传达出诗人在春日里尽情享受生活的情趣。
接下来的“终是风流不愧天”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个性的肯定和赞赏。在这里,“风流”指的是文雅脱俗的品格,而“不愧天”则意味着这种品质是上天所赐,诗人自认为自己的生活态度和文学追求是值得尊敬的。
下一句“屑麦调酥慢熬火”描绘了烹饪美食时的细致与耐心。这里,“屑麦”可能指的是制作食品时对原料的精细处理,而“调酥”则是调和食品以达到最佳口感的过程。“慢熬火”展示了一种安静而专注的烹饪态度,体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美好事物的享受与品味。
最后一句“牡丹花共菊芽煎”则是在描绘春天里花朵盛开之景。牡丹和菊花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花卉象征,牡丹代表着富贵、尊荣,而菊花则是秋季的象征,但在这里与春日相连,可能意味着诗人对于四季更迭以及自然界无尽美丽的感慨。整句中,“共”字强调了两种花卉共同绽放的和谐场景。
总体来说,这段诗句通过对午后亭中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饮食、文学乃至整个世界的热爱与欣赏。它不仅是对春日美好时光的捕捉,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艺术追求的体现。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