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感禽意,岂惮东作苦。
入室惟老妻,出汲抚罂甒。
白雨(bái yǔ)的意思:指细小而稀疏的雨,也用来形容事情的成果微小。
布谷(bù gǔ)的意思:形容人说话声音高亢激昂,如同布谷鸟鸣叫。
锄耰(chú yōu)的意思:锄耰是一个古代农具,用于耕作。成语“锄耰”比喻辛勤劳动,努力耕耘。
大儿(dà ér)的意思:指家中的长子。
低回(dī huí)的意思:形容声音低沉而悲伤。
东作(dōng zuò)的意思:指人们把自己的事情放在首要位置,不顾及他人的利益。
服贾(fú jiǎ)的意思:服从他人,顺从别人的意见或命令。
函活(hán huó)的意思:指文书交流活跃,信函往来频繁。
嘉谷(jiā gǔ)的意思:指美好的谷地,比喻荣华富贵的境地。
解事(jiě shì)的意思:解决问题或处理事务。
老农(lǎo nóng)的意思:指年老的农民。
梁梠(liáng lǚ)的意思:形容人的身材高大、挺拔。
明月(míng yuè)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清澈、明朗动人,也用来比喻人的才情出众、光彩照人。
农器(nóng qì)的意思:指农民使用的各种农具和农业工具。
入室(rù shì)的意思:指被接纳、被录用、被收入某个单位或组织。
桑间(sāng jiān)的意思:桑间指的是桑树之间。形容环境幽静、宜人。
四郊(sì jiāo)的意思:指城市周围的郊区。
相劝(xiāng quàn)的意思:互相劝告和劝导
小儿(xiǎo ér)的意思:指儿童、小孩子。
一何(yī hé)的意思:表示程度或数量之大,常用于修饰形容词或动词。
远服(yuǎn fú)的意思:指被人所敬服或服从,也指远方的人被人所敬服。
再三(zài sān)的意思:多次、反复
作苦(zuò kǔ)的意思:指刻苦努力,勤奋劳作。
这首诗描绘了元末明初时期农村生活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农人与自然、季节的关系,以及家庭成员间的互动。
首句“山云忽低回,四郊纷白雨”描绘了雨前乌云低垂,四面八方纷纷扬扬下起了白雨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即将下雨的氛围。接着,“老农荷锄归,布谷桑间语”描述了老农扛着锄头回家的情景,同时,布谷鸟在桑树间鸣叫,仿佛在提醒农人播种的时节已经到来。
“相劝一何勤,一鸣再三俯”表现了布谷鸟的叫声充满勤劳的意味,它一次又一次地低头鸣叫,似乎在鼓励农人辛勤耕作。老农被这种声音所感动,不惧怕春耕的辛苦,因为嘉谷的生长需要这样的劳作。
“嘉谷已函活,尚待明月煦”意味着虽然种子已经发芽,但仍需等待明亮的月光照耀,给予生长所需的温暖和光亮。这既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也是对农事期待的表达。
“小儿未解事,大儿远服贾”描绘了家庭中不同年龄成员的状态,小儿子还不懂得农事的重要性,而大儿子则远在他乡经商。这里体现了家庭成员各自的责任和角色。
“农器已可陈,锄耰在梁梠”说明农具已经准备妥当,放在屋梁或屋檐下,随时可以使用,体现了农事准备工作的重要性。
“入室惟老妻,出汲抚罂甒”则展示了家庭内部的和谐与温馨,老妻在家中的角色,负责日常的家务,如取水、照顾家人,体现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农耕文化中的勤劳、智慧、和谐与希望,是元末明初时期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