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二郎山》
《二郎山》全文
宋 / 沈括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塞人

化尽素衣冬末老,石烟多似洛阳尘。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二郎(èr láng)的意思:指人长得高大威猛,力大无穷。

纷纷(fēn fēn)的意思:形容事物多而杂乱,众多的样子

洛阳(luò yáng)的意思:指文化名人或作品在洛阳特别受到重视和推崇。

穹庐(qióng lú)的意思:穹庐是指高大宏伟的房屋,也比喻宏伟壮丽的建筑物。

塞人(sāi rén)的意思:指人多拥挤,无法进出或通过。

石烟(shí yān)的意思:石头冒烟。形容事物异常或出人意料。

素衣(sù yī)的意思:指穿着朴素、不华丽的衣服,比喻人的品行朴素、不张扬。

注释
二郎山:地名,可能指某个有雪的高山。
旋:立刻,马上。
卓:竖立,搭建。
穹庐:毡帐,北方游牧民族的传统住所。
塞人:指生活在边塞地区的人。
素衣:白色的衣物,这里可能指冬季的衣物。
冬末:冬季的末尾。
石烟:可能是指石头经火烧产生的烟尘。
洛阳尘:洛阳城的尘土,这里可能象征繁华或故乡之思。
翻译
在二郎山下雪花纷飞,
他迅速搭建起毡帐,如同边塞的人一样学习生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雪花纷飞的冬日景象,背景设在二郎山下。首句“二郎山下雪纷纷”勾勒出一片洁白的雪景,给人以静谧深远之感。紧接着,“旋卓穹庐学塞人”则透露出诗人可能身处边塞之地,或者是在描述边塞生活的情景。

第三句“化尽素衣冬末老”中,“化尽素衣”可能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物质的消亡,结合“冬末老”,可见诗人对于岁月更迭、时光易逝有所感慨。

最后一句“石烟多似洛阳尘”则将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相连。这里的“石烟”可能指的是山间升腾的雾气,而“洛阳尘”则让人联想到古都洛阳的繁华与落寞,增添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整首诗通过对雪、边塞生活和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物是人非以及历史沧桑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沈括

沈括
朝代:宋   字:存中   号:梦溪丈人   籍贯:北宋浙江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   生辰:公元1031~1095年

沈括(1031—1095),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汉族,浙江杭州钱塘县人,北宋政治家、科学家。沈括出身于仕宦之家,幼年随父宦游各地。嘉祐八年(1063年),进士及第,授扬州司理参军。宋神宗时参与熙宁变法,受王安石器重,历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史馆检讨、三司使等职。元丰三年(1080年),出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驻守边境,抵御西夏,后因永乐城之战牵连被贬。
猜你喜欢

秋晚虎邱山楼小坐

水国深秋景,山楼薄暮时。

閒寻兰若客,同醉菊花卮。

草木行看变,云林似有期。

笙歌声正沸,归棹未云迟。

(0)

贵溪道中

一竿斜日映帘低,百丈遥牵入贵溪。

社日忽惊玄鸟至,春风时听鹧鸪啼。

墟烟渺渺天将暮,江草萋萋路欲迷。

越水吴山行渐近,芒鞋到处可攀跻。

(0)

东轩

朔风晨渐息,霁景满幽轩。

酒敌寒威散,裘迎日气暄。

行吟怜桂影,举步避苔痕。

岸帻徜徉久,浑忘案牍烦。

(0)

三月三十日登虎邱

携酒登山阁,危阑日欲斜。

汲泉临石涧,试茗到僧家。

无意闻啼鸟,伤心问落花。

来朝春已去,空自惜年华。

(0)

池馆新晴

园林新雨霁,嫩绿压枝繁。

戏蝶穿花舞,游鱼出藻翻。

清香凝曲槛,佳景落幽轩。

独坐无人到,惟闻鸟雀喧。

(0)

蠡东前园即事二首·其二

地僻尘氛远,池晴水竹分。

孤亭明夕照,列树暖春云。

戏蝶悬蛛网,游鱼避鸭群。

晚来花下坐,渐觉酒微醺。

(0)
诗词分类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张雨 陈普 胡宿 李之仪 罗隐 倪岳 晁说之 顾炎武 杨维桢 王哲 孙原湘 俞樾 祁顺 萨都剌 祝允明 贯休 倪谦 陈与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