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和 谹 父 小 雨 秋 凉 宋 /王 洋 时 丰 报 祀 拂 黄 收 ,共 说 金 穰 更 几 秋 。树 染 烟 浓 山 着 色 ,月 临 天 迥 水 明 楼 。盈 囷 黍 答 三 时 力 ,七 字 诗 销 万 斛 愁 。饱 饭 哦 诗 醉 山 月 ,不 妨 归 老 一 扁 舟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饱饭(bǎo fàn)的意思:吃饱饭,指满足基本需求。
扁舟(piān zhōu)的意思:指小巧轻便的船只,也用来比喻身世低微或贫寒的人。
不妨(bù fáng)的意思:表示可以毫不拘束地做某事,没有什么妨碍或顾虑。
丰报(fēng bào)的意思:形容消息丰富、内容充实的报纸。
归老(guī lǎo)的意思:指老人回到自己的家中,也可以引申为老人退休、回乡等。
金穰(jīn ráng)的意思:指富饶的田地或丰收的收成。
明楼(míng lóu)的意思:明亮的楼屋,比喻高楼大厦。
七字(qī zì)的意思:形容内心不安、焦虑不定。
三时(sān shí)的意思:指一天中的早晨、中午和傍晚三个时段。
时力(shí lì)的意思:指在特定时刻所需的力量或能力。
时丰(shí fēng)的意思:指时光充足,物产丰富的年景。
万斛(wàn hú)的意思:形容数量多得难以计算或估量。
着色(zhuó sè)的意思:给某物添加颜色,使其更加生动或有吸引力。
- 注释
- 时丰:丰收。
报祀:祭祀。
拂黄收:秋收。
共说:众人谈论。
金穰:丰收的稻谷。
树染烟浓:树木被烟雾笼罩。
山着色:山色更加鲜明。
月临天迥:月亮高挂天空。
水明楼:月光照亮了楼阁。
盈囷:满囤。
黍:黍米。
三时力:一年的辛勤劳动。
七字诗:七言诗。
销:消除。
万斛愁:万千忧虑。
饱饭:吃饱。
哦诗:吟诗。
醉山月:陶醉于山水和月色。
归老:归隐。
扁舟:小船。
- 翻译
- 丰收之年祭祀忙,稻谷满囤待秋收。
树木如烟山色深,月光洒落楼台明。
满仓的粮食酬谢农夫辛劳,一首七言诗消解万千忧愁。
吃饱饭后吟诗赏月,我愿乘舟归隐山林。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田园风光与诗人的生活状态。开篇“时丰报祀拂黄收,共说金穰更几秋”两句,通过对丰收和祭祀活动的描述,表达了农事的繁忙和时间的流逝。
接着,“树染烟浓山着色,月临天迥水明楼”两句,则转向自然景观,描绘了秋日里树木被薄雾笼罩而显现出的丰富色彩,以及夜晚明亮的月光下,水面与楼阁相映成趣的情境。
“盈囷黍答三时力”一句,通过对农作物充实仓廪的描述,强调了秋收的成果和农民的辛勤劳动。紧接着,“七字诗销万斛愁”表达了诗人以诗歌来抒发内心的忧虑,同时也透露出诗人的才华,即便是简单的七言律诗,也能值得重金。
最后,“饱饭哦诗醉山月,不妨归老一扁舖”两句,展示了诗人在充分享受自然美景和诗歌创作中获得的满足与快乐,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淡泊之愿,即便是简单的生活,也能带来心灵上的平静。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物和农事活动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深切感悟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萧权府三害图
长桥之蛟,南山之虎。在彼州曲,父老所苦。
岂独若此,亦有周处。周乃慨然,耻闻斯语。
薄险投深,踊跃健武。尔蛟既除,尔虎既去。
周乃自励,履规蹈矩。卒以将种,效忠典午。
按剑平西,贞节克举。瑕以瑜掩,过以功补。
身虽云亡,名播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