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清凉境,巉岩卷复垂。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春令(chūn lìng)的意思:形容春天的气候温暖,花朵盛开。
大时(dà shí)的意思:指大的时候,形容某个时期或某个时刻非常庞大、重要或强大。
膏雨(gāo yǔ)的意思:指雨水丰沛,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鬼神(guǐ shén)的意思:指神秘、超自然的力量或存在。
劳心(láo xīn)的意思:指费尽心思、用心良苦。
鸣悲(míng bēi)的意思:形容声音哀怨悲伤,发出悲鸣。
色相(sè xiàng)的意思:指人的容貌、气色或事物的色彩、外表。
神知(shén zhī)的意思:形容非常聪明,智慧超群。
瘦骨(shòu gǔ)的意思:形容人体非常瘦弱,没有肉。
殊色(shū sè)的意思:形容颜色或品质非常不同。
文殊(wén shū)的意思:指人的智慧和才学,也指人的头脑聪明。
自省(zì xǐng)的意思:指反省自己的行为、思想、言论等,对自己进行深思熟虑的反思和审视。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五台山清凉境界的感慨与思考。首句“又到清凉境”,点明地点,暗示诗人对这一自然美景的熟悉与喜爱。接着“巉岩卷复垂”描绘了山岩的形态,既有动态之美,也隐含着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劳心愧自省”一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反省与自责,可能是因为自己的某些行为或思想感到不安和愧疚。而“瘦骨夕鸣悲”则通过形象的比喻,展现了诗人面对现实的孤独与悲哀,瘦骨象征着身体的虚弱或精神的疲惫,夕鸣悲则暗示着夜晚的寂静中传来的声音,充满了哀愁。
“膏雨随春令,寒霜惜大时”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膏雨(滋润的雨水)随着春天的来临而降临,寒霜在大好时节里却显得格外珍惜,这两句既赞美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也暗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最后,“文殊色相在,惟愿鬼神知”表达了诗人对智慧的追求和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文殊菩萨是佛教中的智慧化身,此处可能寄托了诗人对智慧的向往和对人生真谛的探索。同时,诗人希望自己的心声能够被鬼神知晓,既是对信仰的表达,也是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自我、时间和信仰的多重感悟,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