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七里滩·其二》
《七里滩·其二》全文
明 / 徐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浅水矾头蘸几堆,清涎齿缝破生梅。

竹舟过从何处无数游鱼磕额回。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矾头(fán tóu)的意思:指人头上的汗珠或汗渍。

过从(guò cóng)的意思:相处、交往。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磕额(kē é)的意思:形容非常惊讶或震惊。

浅水(qiǎn shuǐ)的意思:比喻事物的表面现象或浅层次的认识。

无数(wú shù)的意思:非常多,数量极大。

竹舟(zhú zhōu)的意思:竹制的小船,比喻简陋而脆弱的事物或局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七里滩的生动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

首句“浅水矾头蘸几堆”,以“浅水”、“矾头”描绘出滩头的地形特点,暗示水流的平缓与滩石的存在。接着,“蘸几堆”则形象地表现了水与滩石接触时的细微动作,仿佛是水轻轻触碰着石堆,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

次句“清涎齿缝破生梅”,将视觉与味觉巧妙结合,通过“清涎”(清澈的水滴)与“生梅”(新鲜的梅子)的比喻,不仅描绘了水的清澈和梅子的鲜美,更通过“破”字,生动地展现了梅子在口中被咀嚼时的清新感受,以及水滴与梅子之间的联系,寓意着自然界的美好与和谐。

后两句“竹舟欲过从何处,无数游鱼磕额回”,进一步深化了画面的动态感。竹舟的出现,为静谧的场景增添了一份动感,而“欲过”二字则预示了即将发生的行动。紧接着,无数游鱼的出现,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内容,也通过“磕额回”的细节,展现了鱼儿们对竹舟的反应,既体现了生命的活力,又蕴含了自然界的秩序与平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七里滩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和谐共生的自然状态的向往。

作者介绍
徐渭

徐渭
朝代:明   号:天池山人   籍贯: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   生辰:1521—1593

徐渭(1521年3月12日—1593年),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田丹水、田水月(一作水田月)。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曾担任胡宗宪幕僚,助其擒徐海、诱汪直。胡宗宪被下狱后,徐渭在忧惧发狂之下自杀九次却不死。
猜你喜欢

读西涯李学士撰赵员外沧江别墅记

江空秋月清,月出秋江明。

水月自相得,乾坤谁与争。

作亭赵员外,属记李先生。

何时理烟艇,载酒下南京。

(0)

容琴月生孙以诗来贺之

春意复西良,孙枝茁更芳。

自堪为喜极,谁肯笑诗狂。

竹杖还渠撰,金杯与客长。

簪花垂白发,叠映绿衣香。

(0)

吴村吊庄节妇墓·其二

此里有此墓,千年亦不磨。

世方逐蔡琰,吾甚敬曹娥。

淫盗死殊色,良人及逝波。

江翻练裙带,激烈有遗歌。

(0)

民泽祖樵林居士搆堂于上游庄民泽乞题

入云堂搆昔人开,兰桂香风次第来。

黄云山高几千丈,后山前日寄声回。

(0)

答陈静轩过访

公是登堂拜母人,往来不倦拜丘坟。

通家无论乡闾旧,八十头颅事事真。

(0)

和答林方伯待用春日见寄·其一

对花把酒春无几,寡欲安心老合知。

病过冬春还引望,中天月色几盈亏。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葛绍体 许棐 马臻 常纪 储巏 梁宪 朱浙 袁绶 贡师泰 郭辅畿 王镃 何振岱 周是修 仲并 李时勉 俞彦 王松 张家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