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亦诗中料,于君未可除。
游贪听瀑响,住爱伴云居。
剧时兼愈理,一味是清虚。
采药(cǎi yào)的意思:采摘草药或采集草药的意思,也比喻学习知识或取得经验。
方检(fāng jiǎn)的意思:方检指的是对事物进行全面、周密的检查和审查。
未可(wèi kě)的意思:表示不可预测或无法确定的情况
新课(xīn kè)的意思:新的学习内容或课程
异书(yì shū)的意思:
珍贵或罕见的书籍。《后汉书·王充传》“著《论衡》八十五篇” 李贤 注引 晋 袁山松 《后汉书》:“ 充 所作《论衡》,中土未有传者, 蔡邕 入 吴 始得之,恒秘玩以为谈助。其后 王朗 为 会稽 太守,又得其书,及还 许 下,时人称其才进。或曰:‘不见异人,当得异书。’”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典籍》:“秘书监 牛宏 表请分遣使搜访异本,每书一卷,赏縑一疋,校写既定,本还其主,由是人间异书,往往间出。” 宋 苏轼 《次韵韶倅李通直》之二:“欲从 抱朴 传家学,应怪 中郎 得异书。”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四篇:“文人好逞狡獪,或欲夸示异书……故往往託古籍以衒人。”
一味(yī wèi)的意思:盲目地、固执地、一味地
云居(yún jū)的意思:居住在云端,比喻高高在上或远离尘世。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范景文在西山患病时的内心世界与生活状态,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医学的执着追求。
首句“病亦诗中料”,表明疾病并非全无益处,它促使诗人深入思考,将病痛融入诗歌创作之中,或许在病痛中寻找灵感,以诗疗愈自我。接下来,“于君未可除”则表达了疾病虽难以彻底根治,但诗人的精神并未因此而消沉,反而寻求与之共存的方式。
“游贪听瀑响,住爱伴云居”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喜爱。无论是漫步山间,聆听瀑布的潺潺水声,还是静坐云端,与白云为伴,都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深依恋和内心的宁静平和。
“采药增新课,裁方检异书”则揭示了诗人对医学的热忱与探索。在病痛中,他不仅寻求自我疗愈,更致力于学习和研究,通过采集草药、研读医书,不断积累知识,提升自我。这种精神不仅是对身体健康的关注,更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最后,“剧时兼愈理,一味是清虚”总结了诗人生活的态度与追求。在病痛加剧之时,他不仅寻求治疗,更注重心灵的净化与精神的升华,追求一种超越物质、接近纯粹的精神境界。这种对清静虚空的向往,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的哲学思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面对疾病时的坚韧与智慧,以及对自然与医学的深厚情感,是一首充满哲思与人文关怀的作品。
主人好种玉,绕屋森琅玕。
青青不避三冬雪,摵摵能生五月寒。
丛底可宜喧啅雀,枝头犹欲伫鹓鸾。
瑶琴抱出西园里,翛然四面清风起。
似随流水到潇湘,水碧沙明映妃子。
湘江妃子绿罗裳,嫩粉初凝解箨妆。
谁道柯亭堪制笛,试听清韵一登床。
细雨龙孙争迸出,须臾个个干云长。
倚竹林、消永日,棋局对壶觞,意态何真率。
直节休论隐士竿,虚心且应郎官笔。
竹声戛戛发浩歌,金尊沸沸扬洪波。
糟丘麴垒护篱落,七贤豪饮酣天和。
醉余梦卧伶伦谷,醒来散发晞新沐。
自占园中数步阴,渭川千亩翻嫌俗。
怪底主人诗骨瘦,为对此君不食肉。
《倚竹歌》【明·邓云霄】主人好种玉,绕屋森琅玕。青青不避三冬雪,摵摵能生五月寒。丛底可宜喧啅雀,枝头犹欲伫鹓鸾。瑶琴抱出西园里,翛然四面清风起。似随流水到潇湘,水碧沙明映妃子。湘江妃子绿罗裳,嫩粉初凝解箨妆。谁道柯亭堪制笛,试听清韵一登床。细雨龙孙争迸出,须臾个个干云长。倚竹林、消永日,棋局对壶觞,意态何真率。直节休论隐士竿,虚心且应郎官笔。竹声戛戛发浩歌,金尊沸沸扬洪波。糟丘麴垒护篱落,七贤豪饮酣天和。醉余梦卧伶伦谷,醒来散发晞新沐。自占园中数步阴,渭川千亩翻嫌俗。怪底主人诗骨瘦,为对此君不食肉。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88267c699b1ca3f0863.html
赤城霞起千万丈,东海流波相荡漾。
美人剪取制长缣,最堪写作梅花帐。
梅花色白缣色赤,火炼琼枝光照射。
午梦应知见美人,千里万里心咫尺。
咫尺殷勤谁与通,青鸟直下蓬莱宫。
木公素性原清静,巫女休疑污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