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子车仲行。维此仲行,百夫之防。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针虎。维此针虎,百夫之御。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子车仲行。维此仲行,百夫之防。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针虎。维此针虎,百夫之御。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悲壮的情境,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和对天命的无奈。黄鸟停歇在树枝上,象征着死者灵魂的安息,而“谁从穆公”则指的是古时某位君主或贵族的葬礼。诗中的“子车奄息”、“子车仲行”、“子车针虎”等句,都是对逝者的哀荣和祭祀之意。
在古代文化中,天被赋予了至高无上的权力,而“彼苍者天,歼我良人”一句,则表达了人们对于天命不可抗拒的悲凉情感。尽管如此,诗中的“如可赎兮,人百其身”也显示出古人对于生命的珍视和对逝者的不舍。
整首诗通过黄鸟的叫声和死者墓穴的情景,营造了一种沉郁而肃穆的氛围。它不仅是对逝者的一种追思,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生命、死亡和天命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苍隼卑飞亦将击,素琴不拟贵高张。
勾稽俛首亲朱墨,甘旨役心谋稻粱。
吏干能称追伯仲,朝端近例寘周行。
题名塔庙经坊市,俯瞷烟云越涧冈。
相勉三馀牵著拟,助栽九畹待芬芳。
絷维骐骥初从轭,强劲蒹葭要饱霜。
县小官閒无甚责,秩卑俸薄又何伤。
公田私亩工夫遍,世阀前修在激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