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报道(bào dào)的意思:报道是指通过媒体或其他渠道传递消息、信息或事件的行为。也可以指媒体对事件进行报道的内容。
边城(biān chéng)的意思:指边远的城市或地区,也可以指边境地区。
不用(bù yòng)的意思:不需要、不必要
道儒(dào rú)的意思:指在道德修养和学问上都非常高尚的儒家学者。
将军(jiāng jūn)的意思:指军队中的高级指挥官,也可用来形容勇敢、有能力的领导者。
精兵(jīng bīng)的意思:指训练有素、作战勇猛、战斗力强的士兵。
郡吏(jùn lì)的意思:指官吏在地方上履行职责,管理治理一方的意思。
旗帜(qí zhì)的意思:旗帜是指旗帜标志,比喻引导人们前进方向的事物或象征。
儒臣(rú chén)的意思:指效忠儒家思想的臣子,也泛指忠诚的官员。
三关(sān guān)的意思:指三个关卡或难关,也可指三个重要的考验或挑战。
天下(tiān xià)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全国或全境。
霍将军(huò jiāng jūn)的意思:形容人勇猛果敢,军事才能出众。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关的壮丽景象与军事力量的雄伟,同时也反映了对文官从政的期待与对武将作用的反思。
首句“三关旗帜拥秋云”,以“三关”象征边防重地,旗帜在秋云中飘扬,营造出一种威严而壮阔的氛围。这里的“秋云”不仅指季节的变换,也暗含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厚重感。
次句“上谷精兵天下闻”,点明了边防部队的精锐和名声远播,显示了国家对于边防的重视和投入。上谷,古代地名,这里借指边防重镇,精兵则代表了军队的战斗力。
第三句“报道儒臣为郡吏”,转而提及文官的任命,暗示了朝廷对于文治的重视。儒臣,指的是具有儒家学识和道德修养的官员,他们被委以治理地方的重任,体现了文官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
最后一句“边城不用霍将军”,借用汉代名将霍去病的故事,表达了对当前边防策略的思考。霍去病是著名的军事将领,以勇猛著称。此句似乎在说,在现代的边防形势下,或许不需要像霍将军那样勇猛的武将,而是更需要智慧和策略来维护边境的安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文武两种不同的治国手段,既赞美了边防军的英勇,又表达了对文官从政的期待,展现了明代社会对于国家治理多元化的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九月五日诣畅春园恭请皇太后圣安即视事于观澜榭引见于大西门其地长楼横亘即皇祖曩时阅射处也爰亲御弧矢集近侍诸臣较射时惟深秋风高日晶气候清肃弓手相调连发二十矢中一十有九儒臣侍列与观者援唐臣元武阙观射故事赋诗进览因用侍郎齐召南韵成四律纪之·其三
忆年十二此呼嵩,圣眷灵承众不同。
每向月轮能中鹄,遂蒙天笑亦颁弓。
玉墀肃列犹驾鹭,匡卫纷趋如虎熊。
我逊贞观能致治,且循习射教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