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8日(农历三月廿一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苏子瞻寄铁藤杖》
《苏子瞻寄铁藤杖》全文
宋 / 张方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随书初见一枝藤,入手方知锻鍊精。

远寄只缘怜我老,閒携常似共君行。

静轩独倚身同瘦,小圃频游脚为轻。

何日归舟上新洛,拄来河岸笑相迎。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初见(chū jiàn)的意思:初次见面或初次接触。

锻鍊(duàn liàn)的意思:通过努力训练和锻炼来提高自身能力。

归舟(guī zhōu)的意思:指归还原处,回到出发的地方。

河岸(hé àn)的意思:指河流两岸,比喻事物的两个极端或对立面。

何日(hé rì)的意思:什么时候

入手(rù shǒu)的意思:开始做某件事情或采取行动。

倚身(yǐ shēn)的意思:依靠、依赖、倚仗

一枝(yī zhī)的意思:指独一无二的、与众不同的一支。

游脚(yóu jiǎo)的意思:指没有固定住所,四处流浪的人。

远寄(yuǎn jì)的意思:寄托远方的思念或希望。

只缘(zhī yuán)的意思:只因为身处在这座山中

一枝藤(yī zhī téng)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一件事物的力量虽小,但因为能够借助外力或其他因素而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鉴赏

此诗由宋代诗人张方平所作,题为《苏子瞻寄铁藤杖》。诗中描绘了苏轼赠予的一枝铁制藤杖,不仅在外观上展现出匠人的精心锻造,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与关怀。

首句“随书初见一枝藤”,以“书”字引出,仿佛从文字间初识这枝藤杖,点明了其来源。次句“入手方知锻鍊精”,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藤杖制作工艺的精湛,表达了对工匠技艺的高度赞赏。

接着,“远寄只缘怜我老”,揭示了藤杖赠送的深层原因——苏轼对张方平年岁已高的关怀与体贴。这一句不仅展现了友情的温暖,也体现了古人对于年长者的尊重与照顾。

“閒携常似共君行”,则进一步描绘了藤杖作为伴行之物的日常使用场景,无论是闲暇时的散步还是旅途中的陪伴,都显得格外贴心。这里不仅体现了实用价值,更蕴含了情感的交流与共享。

“静轩独倚身同瘦,小圃频游脚为轻”,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表现了藤杖在不同情境下的作用。在静谧的书房中,它如同主人的伴侣,共同面对岁月的流逝;在小园中漫步时,它减轻了行走的负担,让身心得以放松。这些细节描绘,使得藤杖的形象更加立体,情感更加丰富。

最后,“何日归舟上新洛,拄来河岸笑相迎”,展望未来,设想了两人再次相聚的场景。归舟、新洛、河岸、相迎,一系列意象串联起时空的转换与情感的延续,预示着友谊的永恒与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铁藤杖的细腻描绘,不仅赞美了其工艺之美,更深刻地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交流与相互扶持。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不仅是对友情的珍视,还有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展现了宋代文人雅士的情怀与风骨。

作者介绍

张方平
朝代:宋

(1007—1091)应天宋城人,字安道,号乐全居士。仁宗景祐元年举茂才异等科,复中贤良方正科。历知昆山县,通判睦州。西夏入犯,上平戎十策。历知谏院,论建甚多,主与西夏讲和。累进翰林学士,拜御史中丞,改三司使。出知数州府。英宗治平中召拜翰林学士承旨。神宗即位,拜参知政事,反对任用王安石,极论新法之害。以太子少师致仕。既告老,而论事益切,于用兵、起狱尤反复言之。卒谥文定。有《乐全集》。
猜你喜欢

临轩曲·其十七

旷典能无旧例遵,榜头端属首揆抡。

即居卢后犹疑忝。盛事宁堪第一人!

(0)

闻谤

贝锦班行构,谗人计亦愚。

所关伤国体,不为惜孱躯!

志士终难辱,微官岂待驱!

明朝拂衣去,幸谢李金吾。

(0)

哀江南·其十四

孝廉素游侠,六艺兼文武。

楼船驻太湖,敌至骤风雨。

髵䰄满船头,羽箭大如柱。

壮哉葛孝廉,一呼双睛努。

手刃四、五人,群胡舌为吐。

力尽乃自刭,既殁有馀怒。埋骨秋草中。

千年长不腐!

(0)

哀江南·其十二

我闻章孝廉,罗源政不朽。

簿书终日烦,琴书尚在手。

去县三年馀,清风今满口。

里居自乘城,胡来通国走。

登陴者何人,一死誓所守!

端坐待兵加,临锋引颈受。

微躯许桑梓,吁嗟竟不负!

(0)

恭读理斋常太翁殉节录·其三

浣花溪畔慰忠祠,瞻谒人称卜地宜。

谓是臣心清似水,一腔忠义炯无私。

(0)

哭常理斋叠韵八绝·其四

尔骨谁收昔岭中,始知蜀道上天同。

忠骸定有边人识,芝草长松自作丛。

(0)
诗词分类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诗人
贡奎 郑潜 程洵 傅熊湘 陈方恪 李雯 许炯 金兆燕 李符 耿湋 释善珍 陈岩 陆震 瞿士雅 李延兴 石孝友 多隆阿 王吉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