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沈易庵六十》
《沈易庵六十》全文
明 / 倪元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吴有纯钩越有鋋,一时最贵沈郎钱。

地灵夺客李供奉才子饶年白乐天

以去仙骨净,花因出紫寿杯妍。

不知南极星何意偏照人间处士筵。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才子(cái zǐ)的意思:指具有卓越才华的人,特指文学才子。

处士(chǔ shì)的意思:指隐居山林或僻静之地的士人,也指追求清净、远离尘嚣的人。

纯钩(chún gōu)的意思:指事物纯粹、纯正,没有杂质或掺杂。

地灵(dì líng)的意思:指土地的灵气,也用来形容土地肥沃、生机勃勃。

供奉(gòng fèng)的意思:指对神佛、祖先等进行尊敬、供养。

何意(hé yì)的意思:表示询问对方的意图或用意。

极星(jí xīng)的意思:指北极星,也比喻人或物在困境中给人以指引或希望。

乐天(lè tiān)的意思:形容人心态开朗,乐观向上,不为外界困扰所动。

南极(nán jí)的意思:极其寒冷的地方,比喻极度寒冷的环境或极端的困难境地。

偏照(piān zhào)的意思:指阳光或灯光斜照,只照亮一部分,比喻只重视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

人间(rén jiān)的意思:人间指的是人类所在的世界,也可以指人世间的事物、人情世故。

沈郎(shěn láng)的意思:指沉默寡言、不轻易表露心迹的男子。

仙骨(xiān gǔ)的意思:形容人的气质高雅,举止端庄。

以去(yǐ qù)的意思:以去表示“离开”、“离去”的意思。

一时(yī shí)的意思:一小段时间内,暂时的。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倪元璐所作,名为《沈易庵六十》。诗中描绘了沈易庵先生在六十岁时的风采与气度,以及其周围环境的雅致与祥和。

首句“吴有纯钩越有鋋,一时最贵沈郎钱”运用了典故,将沈易庵比作古代的名匠,暗示其技艺高超,备受推崇。接着,“地灵夺客李供奉,才子饶年白乐天”两句,通过比喻手法,赞美沈易庵不仅拥有卓越的才华,还如同唐代诗人白居易一样,年岁虽长但精神饱满,充满活力。

“袍以去青仙骨净,花因出紫寿杯妍”则进一步描绘了沈易庵先生的外在形象与内在气质。青色的袍服象征着他的仙风道骨,而紫色的酒杯则映衬出他长寿与优雅的生活态度。最后,“不知南极星何意,偏照人间处士筵”表达了对沈易庵先生的敬仰之情,认为他的存在如同南极星一般,照亮了人间的宴席,寓意深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沈易庵先生的描绘,展现了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卓越的才华以及与世无争的淡泊心态,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其深深的敬佩与赞美之情。

作者介绍
倪元璐

倪元璐
朝代:明

倪元璐(1593—1644),字汝玉,一作玉汝,号鸿宝,浙江上虞(今绍兴市上虞区)人,明末官员、书法家。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历官至户、礼两部尚书,书、画俱工。倪元璐书法灵秀神妙,行草尤极超逸,最得王右军、颜鲁公和苏东坡三人翰墨之助, 用笔锋棱四露中见苍浑,并时杂有渴笔与浓墨相映成趣,结字奇侧多变,书风奇伟,后人对他有“笔奇、字奇、格奇”之“三奇”,“势足、意足、韵足”之“三足”的称誉。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陷京师,元璐自缢殉节,卒年五十二。弘光时,追赠少保、吏部尚书,谥文正,清廷赐谥文贞
猜你喜欢

李节妇

游丝堕地风不起,灯烬霏霏落江水。

良人一去不可招,形忍为人心作鬼。

黄叶拥篱秋满门,孤儿索果啼黄昏。

三丧欲举况赤手,渤澥捧土成高坟。

白日迟迟常不晓,浮云飞过长空杳。

梦魂泛尽水中萍,血泪滴枯庭下草。

(0)

和朱文公读道书·其一

尘世难纵步,眷焉思十洲。

蹑履登碣石,濯缨临弱流。

折芳遗所思,玉树无春秋。

太虚一回首,岁月空悠悠。

(0)

元宵应制

通宵禁钥启重关,争看金鳌海上山。

缥缈祥烟横帝阙,薰蒸和气溢人寰。

风生玉砌车尘动,月转珠宫扇影还。

独有升平歌曲妙,君王应为一开颜。

(0)

霜落后议游葛洪山答问

傍花春日趣,未必胜秋吟。

霜落水清浅,木凋山静深。

淡容存老菊,爽籁得禅林。

空谷经行处,幽怀更不禁。

(0)

送杨惟高先生致仕

一日能归一日仙,莫言华发未盈颠。

夕阳江上收帆早,半夜何妨浪拍天。

(0)

再次韵送用脩

清朝父子羡韦平,宠眷同时荷圣情。

奉币汉祠方摄祭,扬鞭蜀道岂难行。

瑞占象纬星随节,诗纪关山日有程。

回首五云频极目,每因于役念苍生。

(0)
诗词分类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诗人
郑谦 刘统勋 徐贤妃 吕公著 萧翼 任华 伯夷 崔旭 张建封 陈敬宗 联元 刘皂 李从周 张翰 李世熊 费密 刘苍 陈少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