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永丰祝子益和予诗见寄许见访以长句谢之且坚其约》
《永丰祝子益和予诗见寄许见访以长句谢之且坚其约》全文
宋 / 陈文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反关甘与世情暌,绿遍閒庭草欲齐。

何处客来谈列岫,有人雪踏自东溪。

坐低流俗几千辈,已见新第一题。

他日竹林如肯过,圣门相与端倪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第一(dì yī)的意思:指排名第一,最高的,第一个。

端倪(duān ní)的意思:指事物的蛛丝马迹或迹象。

反关(fǎn guān)的意思:指反对权势、权威,抵制官方的统治或控制。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见新(jiàn xīn)的意思:指发现新的事物或新的情况。

流俗(liú sú)的意思:流行的习俗或风尚

圣门(shèng mén)的意思:指道德、学问或技能高超的门派、学府或机构。

世情(shì qíng)的意思:指世界上的风俗习惯和人们的情感状态。

他日(tā rì)的意思:指将来的日子,将来的某一天。

探端(tàn duān)的意思:探索事物的真实情况或根本原因。

相与(xiāng yǔ)的意思:相互交往、相互往来。

新诗(xīn shī)的意思:指创作于近代的诗歌形式,与古代诗歌形式相对。

有人(yǒu rén)的意思:表示某个地方有人存在,或某个事件有人参与、有人知道。

竹林(zhú lín)的意思:指隐居山林、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翻译
我与世俗的关系疏远,庭院里的绿色植物几乎一样高。
不知何处的客人来访,谈论着远处的山峦,有人从东溪踏雪而来。
我身处低微,比世俗之人高出许多辈分,已经看到新诗的主题。
如果将来能有竹林之交来访,我们或许能在圣贤之道上探寻真理。
注释
反关:疏离,隔绝。
甘:甘愿,乐意。
世情:世俗人情。
暌:不合,疏远。
绿遍:绿色覆盖。
閒庭:空闲的庭院。
草欲齐:草木长得差不多高。
何处:哪里。
列岫:连绵的山峰。
雪踏:踏雪。
坐低:地位低下。
流俗:世俗潮流。
新诗:新的诗歌。
第一题:主题。
竹林:比喻志同道合的朋友。
肯过:愿意来访。
圣门:圣贤之门,指儒家学说。
探端倪:探索事物的本质或开端。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文蔚所作,名为《永丰祝子益和予诗见寄许见访以长句谢之且坚其约》。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世情的疏离感,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反关甘与世情暌"一句,体现了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淡然态度,宁愿选择与自然为伴。"绿遍閒庭草欲齐"描绘了庭院内生机盎然的景象,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

诗人通过"何处客来谈列岫"和"有人雪踏自东溪",想象友人来访的场景,增添了诗的亲切感和交流的乐趣。"坐低流俗几千辈"表达了诗人对庸碌之人的轻视,而"已见新诗第一题"则赞赏友人的才华,期待与之共同探讨诗歌之道。

最后两句"他日竹林如肯过,圣门相与探端倪",借用"竹林七贤"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友人共享清雅之趣,一同探寻诗歌创作的真谛,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艺术的追求。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宋诗的婉约与高雅。

作者介绍
陈文蔚

陈文蔚
朝代:宋

陈文蔚(约公元1210年前后在世)字才卿,上饶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泰初前后在世。师事朱熹。尝举进士。庆元中,(1198)馆于朱熹家,课其诸孙。又讲读铅山。端平二年,(1235)都省言其所作尚书类编,有益治道,诏补迪功郎。学者称克斋先生。文蔚著有克斋集十七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猜你喜欢

答张宪副子鱼见怀

春江横素练,霁宇散轻阴。

轩盖经行远,衡茅入望深。

鸣驺开小队,流水咽孤琴。

莫讶茶瓜久,高谈慰我心。

(0)

丁亥除夕

此夕真堪惜,相催又一年。

烧灯聊共坐,酌酒向谁先。

爆竹声传急,梅花影对偏。

诘朝拜正旦,举手赞尧天。

(0)

约胡重器王子章陈大用三僚长游城北寺

镳联晓色入空林,殿阁森沈草树阴。

云壑老禅归昼寂,石林高鸟自春吟。

幡幢渺渺尘寰隔,风雨萧萧法相深。

片日浮生真幻梦,浑忘身世有华簪。

(0)

蒲圻道中

积雨湘江暗,林深云满蓑。

苍山奔夜涧,老树引春萝。

白雪纷鸥鹭,青钱点芰荷。

客心归未遂,肠断楚山莎。

(0)

巢林和尚

披衲投金地,谈空湛远心。

生涯翻贝叶,踪迹寄巢禽。

法鼓喧朝梦,昙花雨夜吟。

几因观色相,物物自萧森。

(0)

汉上歌·其二

汉水经秦塞,飞流落九天。

腾波如虎眼,愁杀上江船。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朱浙 袁绶 贡师泰 郭辅畿 王镃 何振岱 周是修 仲并 李时勉 俞彦 王松 张家玉 沈遘 袁燮 黄燮清 王士禄 贡奎 郑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