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呼高鼻胡作父,岂料大目儿为仇。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拜受(bài shòu)的意思:谦虚地接受别人的赞扬或礼物。
雕戈(diāo gē)的意思:雕戈是指雕刻精美的戈,比喻文武兼备,才华出众。
貂裘(diāo qiú)的意思:指华美的衣裳。
风霜(fēng shuāng)的意思:指人经受了风吹和霜打的磨砺,比喻经历了艰苦困苦的磨砺,锻炼出坚强的意志和品质。
耕获(gēng huò)的意思:指农民耕种后获得丰收的意思,比喻辛勤努力后取得的成果或回报。
骨灰(gǔ huī)的意思:指人死后的骨灰,也用来形容人死后的遗骸。
可汗(kè hán)的意思:指古代蒙古、突厥等民族的首领或统治者。
浪战(làng zhàn)的意思:指两军交战时,战场上水波翻滚,波涛汹涌的景象。也用来形容战争激烈、激烈争斗的场面。
虏尘(lǔ chén)的意思:指被俘虏的人,也用来比喻失败、被征服或受制于人。
穹庐(qióng lú)的意思:穹庐是指高大宏伟的房屋,也比喻宏伟壮丽的建筑物。
纱帽(shā mào)的意思:指被人瞧不起、轻视的人。也用来形容某人的地位或身份低贱。
霜寒(shuāng hán)的意思:指寒冷的天气,也用来形容人的心情冷淡。
无远(wú yuǎn)的意思:没有距离远近之分,形容感情深厚,关系亲密。
血属(xuè shǔ)的意思:指亲属关系,血缘关系。
迎降(yíng jiàng)的意思:主动迎接降伏,表示主动向敌人投降或接受对方的意见。
远略(yuǎn lüè)的意思:远大的眼光和深远的见解。
-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刘定之的《五台行(其三)沙台》描绘了一幅边塞生活的画面。首句“穹庐拜受白貂裘”展现了游牧民族的豪放与尊贵,诗人以白貂皮制成的华丽服饰象征着对异族的敬意。接下来,“身披入洛垂藻旒”暗示了边将出征,身负重任,行至洛阳,仪仗盛大。
“甘呼高鼻胡作父”表达了对异族统治者的屈服与亲近,然而“岂料大目儿为仇”则揭示了意想不到的背叛和敌意,大眼儿可能指敌人,这体现了战争中的复杂情感。诗人批评“儿无远略浪战尔”,指责那些轻率出战的人。
“纱帽迎降泪如洗”描绘了投降的悲凉场景,泪水洗面,显示出无奈与屈辱。随后,“总将血属入虏尘,但扬骨灰随汉鬼”表达了对牺牲者的哀悼,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怀念。
最后两句“建州耕获风霜寒,犹想沙台射鹿还”通过对比建州的艰辛生活和沙台昔日的狩猎情景,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往昔荣光的追忆。结尾“殿前金刀割兔肉,门外雕戈来可汗”再次强调了敌我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及随时可能面临的战斗威胁。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边疆生活的艰辛与矛盾,既有对异族统治的妥协,也有对故土的思念和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反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王使君片石
势似孤峰一片成,坐来疑有白云生。
主人莫怪殷勤看,远客长怀旧隐情。
题琅邪上方
东晋王家在此溪,南朝树色隔窗低。
碑沈字灭昔人远,谷鸟犹向寒花啼。
送柳宜城葬
鸣笳已逐春风咽,匹马犹依旧路嘶。
遥望柳家门外树,恐闻黄鸟向人啼。
登玉山诸峰偶至悟真寺
郭南云水佳,讼简野情发。
紫芝每相引,黄绶不能緤。
稍入石门幽,始知灵境绝。
冥搜未寸晷,仙径俄九折。
蟠木盖石梁,崩岸露云穴。
数峰拔昆崙,秀色与空澈。
玉气交晴虹,桂花留曙月。
半岩采珉者,一点如片雪。
真赏无前程,奇观宁暂辍。
更闻东林磬,可听不可说。
兴中寻觉化,寂尔诸象灭。
初黄绶赴蓝田县作
蟠木无匠伯,终年弃山樊。
苦心非良知,安得入君门。
忽忝英达顾,宁窥造化恩。
萤光起腐草,云翼腾沈鲲。
片石世何用,良工心所存。
一叨尉京甸,三省惭黎元。
贤尹正趋府,仆夫俨归轩。
眼中县胥色,耳里苍生言。
居人散山水,即景真桃源。
鹿聚入田径,鸡鸣隔岭村。
餐和俗久清,到邑政空论。
且嘉讼庭寂,前阶满芳荪。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