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壮别》
《壮别》全文
清 / 梁启超   形式: 古风

丈夫有壮别,不作儿女颜。

风尘孤剑在,湖海一身单。

天下多事年华殊未阑。

高楼挥手来去我何难。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作(bù zuò)的意思:不做,不从事某种行为或活动

多事(duō shì)的意思:指多事、多事情、多事体,形容人多事、事务繁多。

儿女(ér nǚ)的意思:指子女,泛指儿子和女儿。

风尘(fēng chén)的意思:指人在纷繁世事中历尽风雨、沧桑变化后依然保持坚强、不屈的品质。

高楼(gāo lóu)的意思:高楼指的是高大的建筑物,也常用来比喻权势、地位、能力等方面的高度。

湖海(hú hǎi)的意思:湖海指广阔的水域,也用来形容事物的广阔、辽阔。

挥手(huī shǒu)的意思:挥手是指用手臂摆动或抬起手掌向某人或某物打招呼、告别或示意。

来去(lái qù)的意思:表示人或事物的到来和离去。

年华(nián huá)的意思:

[释义]
(名)时光,年岁。
[构成]
偏正式:年(华
[例句]
年华似流水。(作主语)

天下(tiān xià)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全国或全境。

一身(yī shēn)的意思:指一个人身上具备了多种特质或才能。

丈夫(zhàng fū)的意思:指已婚男子,也可用来泛指男性配偶。

鉴赏

这首诗名为《壮别》,是晚清末年至近代初的著名学者梁启超所作。诗中表达了作者作为一个有志男儿的豪迈气概和坚定决心。首句"丈夫有壮别,不作儿女颜",展现出大丈夫在离别之际,不应流露出儿女情长的柔弱之态,强调了男儿应有的刚毅与决绝。接下来的"风尘孤剑在,湖海一身单",描绘出诗人独自面对世事艰难,带着一把剑行走在江湖之中,形象孤独而坚韧。

"天下正多事,年华殊未阑",暗示了国家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时代,诗人不甘于平凡,意欲有所作为,表明他对时局的关注和对未来的期待。最后一句"高楼一挥手,来去我何难",表达了诗人豪迈的气概和无所畏惧的决心,即使站在高楼之上,挥手告别,他也有信心应对人生的挑战,来去自如。

整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梁启超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担当精神和独立人格,语言简洁有力,情感深沉激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人风格。

作者介绍
梁启超

梁启超
朝代:清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
猜你喜欢

鄂渚烟波亭

倚遍南楼更鹤楼,小亭潇洒最宜秋。

接天烟浪来三峡,隔岸楼台又一州。

豪杰不生机事息,古今无尽大江流。

凭栏日暮怀乡国,崔颢诗中旧日愁。

(0)

梅花·其二

气欲峥嵘岁欲新,寒梅方信冠群伦。

直能平地凌封雪,可是回根迎小春。

九畹蕙兰真上客,千山桃李尽庸人。

即今携酒江郊去,弄蕊攀条一拂尘。

(0)

孟家蝉.蝶

向卖花担上,落絮桥边,春思难禁。

正暖日温风里,斗采遍香心。

夜夜稳栖芳草,还处处、先亸春禽。满园林。

梦觉南华,直到如今。情深。

记那人小扇、扑得归来,绣在罗襟。

芳意赠谁,应费万线千针。

谩道滕王画得,枉谢客、多少清吟。影沈沈。

舞入梨花,何处相寻。

(0)

赠朱仁甫

九州四海文公书,千秋万古文公祠。

文公之祠何所始,考亭云谷与武夷。

建安城中一亩地,桓桓寝广世守之。

时人拟作曲阜宅,表章何代坏者谁。

鲁馀宫室已壮丽,广地何必取此为。

鲋池藏书抱祭器,间关之际亦可悲。

斯人今代不复见,为公故宅三歔欷。

玄孙适此相邂逅,剧谈往事无休期。

别来已是二十载,城府之事了不知。

但闻祠堂旧基址,势家亭馆今巍巍。

东边自是子住处,一枝不许鸟鹊栖。

成都閟宫思丞相,通泉书室记□□。

斯文所系岂止此,经从此地空涟洏。

百年公论会有定,文公之后人见知。

子行定有我同志,为我问讯出此诗。

(0)

半隐诗

远引未能忘世,端居且学灰心。

定自随时隐见,应非与俗浮湛。

(0)

又和前韵十首·其四

结实收功鼎鼐调,不论江路与山椒。

可怜杨柳空牵妩,飞尽狂绵祇绿条。

(0)
诗词分类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诗人
王理孚 杨赓笙 苏渊雷 伯昏子 顾毓琇 胡怀琛 龙榆生 刘景晨 邓均吾 乐时鸣 蔡淑萍 劳思光 金克木 夏承焘 施蛰存 蒋礼鸿 王揖唐 邓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