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陀献后供,妙德亦同行。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须(bù xū)的意思:不必,不需要
差别(chā bié)的意思:指事物之间的不同之处或差异。
慈悲(cí bēi)的意思:指心地仁慈,有同情心,对人对事都有宽容、关怀之情。
法身(fǎ shēn)的意思:指佛陀的身体或佛法的体现。
方便(fāng biàn)的意思:便利,容易操作或使用的状态或条件。
化身(huà shēn)的意思:指某种形象或特征在另一种形象或特征中得到体现或表现。
空名(kōng míng)的意思:空洞无实际内容的名声或声誉。
名相(míng xiāng)的意思:指在历史上有名望的高级官员,也用来形容在某个领域或行业中具有卓越地位和声望的人。
千万(qiān wàn)的意思:表示强调或劝告,要注意或务必做某事。
同一(tóng yī)的意思:相同或一致
同行(tóng háng)的意思:指同行业的人,同一行业的从业者。
一形(yī xíng)的意思:形状相同、没有差异。
有差(yǒu chà)的意思:指有差距、有区别。
圆通(yuán tōng)的意思:指人的思想开明,能够包容各种意见和观点,处事圆融、灵活,不偏激、不偏执。
众生(zhòng shēng)的意思:指所有的生命,包括人类和其他动物。
- 注释
- 慈悲:充满怜悯和仁慈的心。
法:佛法、教义。
纯陀:可能指某位修行者或供奉对象。
后供:祭祀或供奉之后。
妙德:极高的美德。
同行:一同展现。
名相:名称和外在表现。
法身:佛教中指本体、真我。
化身:佛或菩萨以不同形象示现。
空名:虚幻的名号,非实有。
执有:执着于事物的存在。
圆通:佛教中一种最高的智慧境界。
最大精:最深奥的核心精髓。
- 翻译
- 慈悲之言述说着法理,快速地为世间众生疗愈。
纯陀恭敬奉献之后,崇高的美德也一同显现。
名称和形式虽有差异,法身的本质却相同无异。
化身无数,为了方便而设立各种名号。
无需执着于具体的法相,圆通是最深的智慧精髓。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庞蕴创作的,属于佛教题材。诗中展现了深厚的佛法修养和对慈悲为怀的佛陀的崇敬。
"慈悲说斯法,现疾为众生。" 这两句表达了佛陀以无尽的慈悲心肠,为苦难中的众生传授解脱之道。此处“慈悲”指的是佛教中普度众生的compassion,“斯法”则是指佛法,即佛陀所教授的真理。"现疾"意指佛陀以其智慧和能力,揭示了苦难的实相,为的是帮助众生摆脱痛苦。
"纯陀献后供,妙德亦同行。" 这两句中,“纯陀”是指清净之地或清净的心田,而“献后供”则意味着在这样的心境下向佛陀奉献净供。"妙德"通常用来形容佛的高尚品质和行为,而"亦同行"则表明诗人对这种美好的德行表示赞同,并愿意追随。
"名相有差别,法身同一形。" 这两句描述了佛教中“名”与“相”的区别。“名相”指的是名称和外在的表现形式,而“法身”则是指佛陀本质的真实存在,这种存在超越一切世间的差别,永恒不变。
"化身千万亿,方便立空名。" 这两句展示了佛教中一个重要概念,即“化身”。佛陀为了适应不同众生的需要和理解能力,以无数化身出现,每一化身都是一种方便之门(即上乘的方法),以帮助众生达到解脱。
"不须执有法,圆通最大精。" 最后两句强调了佛教中“空性”的概念,即真理是超越一切执着和固定的形式。诗中提倡的是一种彻底的解放,不再对任何法相执着,而是达到了最为圆融、自由的心灵状态。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诗人对佛陀慈悲与智慧的赞美,以及对佛教哲学深刻理解和个人修行体验的表达,展现了作者深厚的佛法造诣和对佛理的精妙领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