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领相纡蔽,千崖共隐天。
还瞻已迷向,直去复疑前。
夕波照孤月,山枝敛夜烟。
愁绪(chóu xù)的意思:指忧愁的心情和思绪。
此时(cǐ shí)的意思:指当前的时刻或时候。
此地(cǐ dì)的意思:指当前所在的地方或此时此刻的情况。
断岸(duàn àn)的意思:指江河湖泊的岸边因水势猛烈而决裂的现象,比喻力量强大,势不可挡。
孤月(gū yuè)的意思:形容月亮孤单寂寞,没有伴星相伴。
回邅(huí zhān)的意思:指人们在面临困难或危险时,能够及时回转,及时逃脱或解决问题。
九迁(jiǔ qiān)的意思:指一个人多次搬迁或调动工作的经历。
来历(lái lì)的意思:指事物的由来、起源。
历山(lì shān)的意思:历史悠久、历久弥新。
迷向(mí xiàng)的意思:迷失方向,不知所措
山川(shān chuān)的意思:山川指的是山和河流,代表着自然景观。
通川(tōng chuān)的意思:通川是一个指代两个地名的成语,通指连接,川指川地,表示两地之间有通路相连。
绪密(xù mì)的意思:绪密指事物的细节、内容非常详细,没有遗漏。
由来(yóu lái)的意思:指事物的起源或由来的来历。
这首诗描绘了琵琶峡的壮丽景色与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篇“由来历山川,此地独回邅”以宏大的视角引入,仿佛引领读者穿越历史的长河,来到这片独特的地理奇观面前。接下来的“百领相纡蔽,千崖共隐天”,运用夸张的手法,将群山连绵、遮天蔽日的景象生动展现,营造出一种雄伟而神秘的氛围。
“横峰时碍水,断岸或通川”两句,细腻描绘了山与水的相互作用,山峰有时遮挡了水流,有时又与河流交汇,展现出自然界的动态美。而“还瞻已迷向,直去复疑前”则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壮阔景色时的迷茫与困惑,既有对未知的探索欲,又有对方向的不确定感。
“夕波照孤月,山枝敛夜烟”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幽深的画面,夕阳的余晖映照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与孤独的明月交相辉映;山间的枝叶在夜色中敛起,夜雾轻笼,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宁静。最后,“此时愁绪密,□□魂九迁”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绪,愁绪如丝般缠绕,似乎连灵魂都经历了九次迁徙,形象地展现了情感的深沉与复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不仅描绘了琵琶峡的自然景观,更深刻地揭示了诗人面对壮丽自然时的内心世界,体现了南北朝时期文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情感表达。
生死忠邪未易穷,其如国脉是非中。
谁知刺骨翻为福,不念捐躯有此忠。
一日太阿归跋扈,百年黄钺授奸雄。
不然彼亦何为者,敢肇兵端起邺宫。
风搅长空,冷入寒云,正是严凝初至。
围炉坐久,珠帘卷起,准拟六花飞砌。
渐苒苒晴烟,更暗觉、远天开霁。
阻琼瑶、不舞蓝田,但有蟾华铺地。
想像如今剡溪,应误幽人访客,轻舟闲舣。
翠幕登临处,散无限清兴,顿孤沈醉。
念好景佳时,谩望极、祥霙为瑞。
却梅花、知我心情,故把飞英飘坠。
烟冥露重霜风号,声悲色惨侵征袍。
据鞍顾盼度沙碛,纵横白骨馀残烧。
举鞭迟留问田父,彼将欲语先折腰。
泣云畔寇昔据此,老夫父子服弓刀。
将军下令起丘甲,法严势迫无所逃。
攻城夺险数十战,民残兵弊夷枭巢。
当时二子没于阵,老夫幸免甘无聊。
匹夫僭乱起阡陌,祸延千里俱嗷嗷。
官私所杀尽民吏,坐令骨肉相征鏖。
唯馀将军封万户,士卒战死埋蓬蒿。
至今野火遍昏黑,天阴鬼哭声嘈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