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扬州》
《过扬州》全文
明 / 罗钦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两三三听事人陶然都是醉乡民

黄昏点鼓移舟去,扬子湾头月似银。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点鼓(diǎn gǔ)的意思:指鼓点声,比喻行动或言辞的提示或暗示。

黄昏(huáng hūn)的意思:指太阳下山后,天色暗淡,天黑之前的时段,也用来比喻事物的末期或衰退阶段。

两三(liǎng sān)的意思:指数量不多,大致在两个或三个之间。

两两(liǎng liǎng)的意思:成对出现或成对进行。

三三(sān sān)的意思:三个人或物的数量

事人(shì rén)的意思:指能够处理事务、办事能力强的人。

陶然(táo rán)的意思:形容心情愉快、满足的样子。

听事(tīng shì)的意思:听从别人的意见或建议,不轻易下决定。

湾头(wān tóu)的意思:指迅速转变方向或态度,突然改变立场。

乡民(xiāng mín)的意思:指乡村中的居民,也可泛指普通百姓。

醉乡(zuì xiāng)的意思:指陶醉于美好的境地,忘却尘世的烦恼。

两两三三(liǎng liǎo sān sān)的意思:形容人或物排列整齐、有序。

鉴赏

此诗描绘了扬州夜色中的一幅生动画面,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通过“两两三三听事人”,诗人捕捉到了扬州夜晚人们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仿佛在说这里的人们总是三三两两地聚集在一起,享受着生活的乐趣。接着,“陶然都是醉乡民”一句,既是对扬州人生活态度的赞美,也暗示了扬州作为繁华之地,人们常常在欢聚中略带几分醉意,但这种醉并非沉沦,而是源自内心的满足与快乐。

“黄昏点鼓移舟去”则将场景推向了夜晚,扬州的夜晚并不因日落而沉寂,反而更加热闹起来。点鼓是古代的一种信号,用于通知人们开始或结束某项活动。在这里,它象征着夜生活的开始,人们乘着小舟,在扬州的水道上缓缓前行,享受着夜色中的宁静与美好。最后,“扬子湾头月似银”以月色的皎洁比喻,不仅描绘了扬州湾头月光如银的美丽景象,也寓意着扬州夜晚的宁静与祥和,给人以心灵上的慰藉和美的享受。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扬州独特的夜生活风貌,以及人们在此环境中所展现出的闲适与快乐,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份远离尘嚣的宁静与美好。

作者介绍

罗钦顺
朝代:明

(1465—1547) 明江西泰和人,字允升,号整庵。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迁南京国子监司业,以实行教士。忤刘瑾,革职为民。瑾诛复官,累迁吏部右侍郎。世宗即位,擢吏部尚书,以与张璁、桂萼同朝为耻,辞归。家居二十年,潜心性理之学。初笃信佛学,后舍弃。认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废一不可,卒谥文庄。有《困知记》、《整庵存稿》。
猜你喜欢

汴中

夕照下嵩洛,春星盘角亢。

山河壮诸夏,天地此中央。

残柳接江左,寒云飞汴梁。

宋朝畿甸在,烟水太荒凉。

(0)

青柯坪

蜿蜒蹑蹊涧,数折转青柯。

地狭泉无舞,林开得二窝。

才知从谷口,不见此岩阿。

容磴梯空上,其如济胜何。

(0)

奉询无可师自庐山归省

十年尘土化缁衣,回首干戈任息机。

天上谪仙皆证果,海滨遗老更何归。

去时骨肉犹存否,此日家山果是非。

空尽难空真种子,蒲团座下不能违。

(0)

南康道中

夹岸人家共竹篱,剡皮屋子映涟漪。

蔗田高下自村落,芋圃参差成岁时。

古寺白云秋后梦,乱帆黄叶雨中诗。

转因踪迹随萍梗,赢得他乡触景奇。

(0)

儿釴自永平归话滇南风景

巉岩金碧映朝晖,倒挂虬松树十围。

果马似龙过岭健,犦牛如蚁入云微。

槟榔霞嚼颜常醉,红粟香餐腹易饥。

忽见雾沾襟袖湿,深林权避雨霏霏。

(0)

陈圆圆

只为红颜负国家,间关生死出尘沙。

将军已拜平西爵,贱妾终非阴丽华。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刘敏中 吴筠 范当世 陈继昌 赵文 马廷鸾 金涓 陆机 傅玄 李绅 施闰章 刘宗周 沈佺期 李裕 郑燮 冯子振 周昂 钱惟演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