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上乌,啼攫攫。朝啼城南头,暮啼城北角。
乌啼乌啼知为谁!
这首诗以“城上乌”为题,通过描绘乌鸦在城墙上哀鸣的情景,营造了一种凄凉、忧伤的氛围。诗人借乌鸦的啼叫,寄托了对离散、分离之人的深切关怀与思念之情。
首句“城上乌,啼攫攫”,直接点明了乌鸦的形象和其啼叫声的特点,用“攫攫”二字生动地描绘出乌鸦啼叫时的急促和哀怨。接下来,“朝啼城南头,暮啼城北角”两句,通过时间的变化和空间的转换,进一步强化了乌鸦啼叫的频繁和持续性,仿佛乌鸦的啼声贯穿了整个城市,无处不在。
“昨日妻别夫,今日母忆儿”这两句,将乌鸦的啼叫与人间的离别相联系,通过对比昨日与今日的不同场景,展现了离散之痛的普遍性和深刻性。妻子与丈夫的分别,母亲与儿子的思念,这些情感的表达,使得乌鸦的啼叫不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是成为了人类情感的载体。
“乌啼乌啼心愈悲,征人去兮归不归?”这两句诗,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对远方征人的深深忧虑和期盼,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担忧。最后一句“乌啼乌啼知为谁!”则以疑问的形式收尾,既是对乌鸦啼叫对象的追问,也是对人生离合、命运无常的一种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意象运用,展现了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对离别、思念和命运的深刻思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海上夭桃结子时,罡风吹落别花枝。
琵琶有调终含怨,锦瑟无端却繫思。
几度却成江令赋,不堪重读海棠诗。
仙山此夜多明月,露冷霜寒两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