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三 月 吟 宋 /邵 雍 满 城 尽 日 行 春 去 ,言 会 行 春 还 有 数 。真 宰 何 尝 不 发 生 ,游 人 其 那 无 凭 据 。梨 花 著 雨 漫 成 啼 ,柳 絮 因 风 争 肯 住 。一 片 清 明 好 意 多 ,奈 何 意 好 难 分 付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发生(fā shēng)的意思:指事件或事情的发生、出现。
分付(fēn fù)的意思:分派任务或责任
好意(hǎo yì)的意思:指对他人有益的心意或善意,表示对他人的友好和帮助。
何意(hé yì)的意思:表示询问对方的意图或用意。
何尝(hé cháng)的意思:表示反问,用于表达对某种情况或说法的否定。
尽日(jìn rì)的意思:整天,一整天
梨花(lí huā)的意思:梨花是指梨树开花的景象,也用来形容女子的美丽。
柳絮(liǔ xù)的意思:柳絮指的是柳树开花后飞舞的细小棉絮,比喻言语或文字飘忽不定,难以捉摸,也形容人的情绪或行为反复无常。
漫成(màn chéng)的意思:形容事物变化、发展得无法预料或失去控制。
奈何(nài hé)的意思:表示无法改变或无法逃避的局面或境遇。
凭据(píng jù)的意思:凭据指的是证据、证明、依据等可以作为支持或证实某种说法或主张的物品或文件。
其那(qí nà)的意思:其那是一个汉语成语,表示“别人的事情”或“别人的事情与自己无关”。
清明(qīng míng)的意思:指春天草木繁茂、万物复苏的时节,也指清晨的时光。
无凭(wú píng)的意思:没有凭证或证据。
行春(xíng chūn)的意思:指春天到来时,行走在田野间,欣赏春天的景色。
意好(yì hǎo)的意思:形容意愿或心情好,乐意做某事或接受某种情况。
一片(yī piàn)的意思:形容某种状态或情景下的整体一致或一片景象。
游人(yóu rén)的意思:指旅游者、游客;也可指四处游荡、流浪的人。
有数(yǒu shù)的意思:有确切的数量或程度。
真宰(zhēn zǎi)的意思:指担任真正的宰相或首领。
争肯(zhēng kěn)的意思:形容人们争相努力,争先恐后的意思。
无凭据(wú píng jù)的意思:没有证据或依据。
- 翻译
- 全城整天都在春天离去,聚会赏春的日子还剩下几回。
大自然的主宰何曾不带来生机,但游人又能凭借什么来证明呢?
梨花在雨中哭泣,柳絮随风飘荡不愿停留。
清明时节的美好意愿如此深厚,可惜美好的心意难以传达出去。
- 注释
- 满城:整个城市。
尽日:整天。
行:行走,这里指春天离去。
春去:春天离去。
言会:聚会赏春。
数:次数。
真宰:大自然的主宰。
何尝:何曾。
发生:带来生机。
游人:游历的人。
其那:怎么,哪里。
凭据:证据,依据。
梨花:梨树的花朵。
著雨:在雨中。
漫成啼:像哭泣一样。
柳絮:柳树的种子。
因风:随着风。
肯住:愿意停留。
一片:整个。
清明:清明节,也形容天气晴朗。
好意:美好的心意。
奈何:无奈,可惜。
分付:传达,给予。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三月吟》,描绘了春天满城的景色和游人的感受。首句“满城尽日行春去”形象地写出春天的脚步匆匆,仿佛在提醒人们春光易逝。接下来的“言会行春还有数”表达了对春日相聚时光的珍惜,暗示春天的短暂。
诗人接着以“真宰何尝不发生”表达自然界的生机勃勃,暗示春天是大自然的规律,而“游人其那无凭据”则流露出游子或行人的无奈,感叹无法抓住春天的具体痕迹。梨花在雨中飘落如泣,象征着春的哀婉,“柳絮因风争肯住”则写出了柳絮随风飘荡,不愿停留的景象。
最后两句“一片清明好意多,奈何意好难分付”,诗人感慨清明时节的美好意境虽多,但这份美好难以留住,表达了对春光的留恋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独特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撷蔬和甘泉韵
我家旨蓄须遇霜,连根拾取无青黄。
黄者初熟本时食,青入海沙成宿藏。
道人齿决事可做,大官手拔不逾香。
肥甘与此同一饱,底用形役令心忙。
怜我初年负鼎俎,每持此味升岩廊。
美芹自知堪献主,盐梅已见能兴商。
一从弃置等葑菲,虾莱满船成独狂。
百年饘粥无多瓮,顿消心火生清凉。
赠沈竹里
我爱竹里子,身世一秋蝉。
吟风兴自足,吸露心充然。
下有谷食者,生荷主人怜。
亦有草食者,依依恋平阡。
岂不竞肥腯,何由更高骞。
嗟余感君谊,抚己思齐贤。
平生志寡欲,老为众物牵。
卓哉无欲地,咫尺不可攀。
闻君重文会,切磋如有传。
为余辨斯惑,拜领春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