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雕梁(diāo liáng)的意思:形容建筑物的梁柱雕刻精美,也用来形容文章或者诗词的辞藻华美。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红儿(hóng ér)的意思:形容人的脸色红润或红光满面,也可以用来形容事物的兴盛、繁荣。
梁燕(liáng yàn)的意思:比喻人的一举一动或言行举止非常轻盈、灵活。
媚景(mèi jǐng)的意思:指迷恋美景,对美景过分追求或过度欣赏。
面上(miàn shàng)的意思:面上指的是表面上的,外表的意思。形容只看表面,不深入了解或不关心内在情况。
年年(nián nián)的意思:每年都;每年一次
上春(shàng chūn)的意思:指人年纪大了,却仍然保持年轻的心态和活力。
他人(tā rén)的意思:指别人、其他人。
晓月(xiǎo yuè)的意思:晓月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明亮的月光。它常用来比喻清澈明亮的心灵或高尚的品质。
燕语(yàn yǔ)的意思:指能言善辩、口才出众的人。
- 翻译
- 拂晓时分,月光如雕刻在梁柱上的图案,燕子呢喃声不断。
看到花开的美景,却难以与他人的赏心悦目相比。
- 注释
- 晓月:清晨的月亮。
雕梁:装饰华丽的屋梁。
燕语频:燕子频繁地鸣叫。
见花:看到花开。
比他人:与别人相比。
年年:每年。
媚景:美丽的景色。
归何处:消失到哪里。
长作:长久地作为。
红儿:女子的代称,这里可能指代美女。
面上春:脸上的春天,形容容颜娇美。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罗虬的作品,名为《比红儿诗(其五十二)》。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通过鲜明生动的意象和精巧的比喻,描绘了春天美好的景色,并且表达了对美好事物难以长久的感慨。
首句“晓月雕梁燕语频”,描写的是清晨时分,月光洒在雕刻精致的屋梁上,燕子在此交织着欢快的鸣叫声。这不仅营造出一个静谧而生机勃勃的早晨场景,而且通过“雕梁”和“燕语频”的细节,传达了一种高雅脱俗的生活氛围。
接着,“见花难可比他人”,诗人通过对鲜花的观赏,感叹到美好事物难以找到可以相比的人或物。这句话既是对美景的赞美,也流露出一种对于无法寻找同等美好事物的无奈和惆怅。
第三句“年年媚景归何处”,诗人问道每年的温柔风光都去了哪里,这个问题充满了哲理,既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是对生命易逝难留的深沉思考。
最后,“长作红儿面上春”,诗人希望美好的事物能够永远停留在年轻貌美之人的脸上,就像春天的景色一样。这里的“红儿”象征着青春和美丽,而“面上春”则是对这种状态的永久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与生命易逝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难以长存的感慨,以及对于永恒青春美丽的无限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李雁湖大参赴遂宁·其一
拍拍雁湖水,深深归雁亭。
雁归三四年,相伴湖水清。
燕私岂不乐,国尔终含情。
龙章倏夜下,惊赴鸥鹭汀。
鸿雁双翥翰,眷焉乃东征。
载辞龙鹄椒,复问莺花程。
輶轩骛华毂,高盖罗翠旌。
康屯岂无学,销暴不以兵。
蔚蓝旧草木,再色新威明。
寄声受廛者,明府如父兄。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