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甲戌岁朝明日立春东坡元日诗有土牛明日莫辞春之句因以为韵赋七诗·其二》
《甲戌岁朝明日立春东坡元日诗有土牛明日莫辞春之句因以为韵赋七诗·其二》全文
明 / 文徵明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昨日风北厉,长河胶舟

今日柔和,好鸟鸣高丘

芳春伊始寒气泥牛

谁为颂椒花引酒聊自酬。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长河(cháng hé)的意思:指长长的河流,比喻时间或历史的长久流转。

芳春(fāng chūn)的意思:形容春天花草盛开的美景。

高丘(gāo qiū)的意思:高丘是指高耸的山丘,比喻地位或才能出众。

寒气(hán qì)的意思:指寒冷的气息或寒冷的气候。

河水(hé shuǐ)的意思:指大河的水流,借指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椒花(jiāo huā)的意思:形容文辞华丽,辞藻华美。

胶舟(jiāo zhōu)的意思: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赖的两个人或事物。

今日(jīn rì)的意思:今天;现在

鸣高(míng gāo)的意思:指声音高亢、响亮。

泥牛(ní niú)的意思:形容行动迟缓、无能为力。

柔和(róu hé)的意思:指柔软、温和、不刺激的状态或性质。

颂椒(sòng jiāo)的意思:形容受人称赞或赞美的对象。

伊始(yī shǐ)的意思:指事物的开始阶段或起源。

引酒(yǐn jiǔ)的意思:引起他人饮酒或劝人饮酒。

昨日(zuó rì)的意思:指过去的时间,即昨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从冬至春的自然转换过程,以及诗人对这一变化的细腻感受和情感表达。

首句“昨日风北厉,长河水胶舟”描绘了一幅冬日景象,北风凛冽,长河上的船只被冰冻,无法航行,营造出一种寒冷与静谧的氛围。

接着,“今日畅柔和,好鸟鸣高丘”则转向了春天的气息,春风和煦,鸟儿在高高的山丘上欢快地鸣叫,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芳春肇伊始,寒气毕泥牛”进一步描述了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寒冷的冬气逐渐消散,象征着新的开始。

最后,“谁为颂椒花,引酒聊自酬”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他以饮酒来庆祝春天的到来,同时也暗含了对生活的热爱与乐观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冬春两季的不同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由寒冷到温暖、由沉寂到活跃的变化过程,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珍惜,以及面对生活中的变化时的积极态度。

作者介绍
文徵明

文徵明
朝代:明   字:徵明   籍贯:因先世衡山   生辰: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
猜你喜欢

赠孟望之四首·其一

迢迢东流水,悠悠远行子。

送子出迈时,离别自今始。

山川一间之,相去日千里。

徘徊蹊路侧,思心从中起。

人生百年内,聚散谁能止。

壮年岂再得,良时不可俟。

念我平生欢,眷眷未云已。

(0)

杂体诗·其三陈思王

西京兴乱阶,四海罹艰厄。

皇佐奋神武,股肱效群画。

英贤尽同朝,夙愿今始获。

并坐接华裀,联步陵飞阁。

中馈荐甘旨,金罍汎清酌。

眷言申情昵,终宴展戏谑。

君子肃令仪,俯仰存谦约。

明信良可希,骄盈义所薄。

各享百岁期,鉴此平生诺。

(0)

陇山

陇之山兮在彼西北,子之征兮防禦中国。

陇上之木鸟不肯息,陇下之水鱼不肯食。

(0)

题横山雪浪庵梅花

罗浮一别暗伤神,月落参横恐未真。

今日细看枝上雪,当年曾寄陇头人。

孤根占断千花谱,百味空销万劫尘。

偶到禅房聊一和,白头憔悴不胜春。

(0)

溪山胜概楼

江南二月罗衣裳,藤花满地山云香。

背人小燕撇波去,朱帘白日游丝长。

蒲茸绿浅芹芽紫,沙上轻烟湿飞雨。

美人遥睇木兰船,一夜相思隔春水。

(0)

武夷曲次晦翁棹歌十首·其八

博罗东下三百滩,喷雪奔雷仰面看。

虬龙不出蝮蛇出,天风下来吹岁寒。

(0)
诗词分类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诗人
洪兴祖 彭泰翁 钟谟 洪子舆 徐商 甄后 吴隐之 李勋 左芬 程邃 乙支文德 洪天锡 周处 贾充 韩肖胄 孙周卿 崔子向 封彦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