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长沙(cháng shā)的意思:指人的性情坚定不移,不易改变。
都尉(dū wèi)的意思:都尉是指古代军队中的职位,后来引申为指挥军队的将领。
妨贤(fáng xián)的意思:阻止有才能的人得到发展机会,妨碍聪明人的兴盛。
恭俭(gōng jiǎn)的意思:恭敬而节俭,形容人谦虚恭敬,生活简朴节俭。
绛灌(jiàng guàn)的意思:指用红绳子将树木周围围起来灌溉,比喻对人的关心和培养。
庞眉(páng méi)的意思:形容人的眉毛浓密而长大。
取士(qǔ shì)的意思:选拔人才,聘用有才能的人。
少年(shào nián)的意思:指年纪轻的男孩子或青年人。
天子(tiān zǐ)的意思:指君主、皇帝,也用于比喻权力至高无上的人。
未应(wèi yìng)的意思:没有回应,没有应答
宣室(xuān shì)的意思:宣扬自己的才能或成就。
中肯(zhòng kěn)的意思:指言辞或意见切中问题的要害,合乎实际情况。
-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杨维桢所作的《览古四十二首》中的第八首,主题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感慨。诗中以汉代开国皇帝刘邦和西汉丞相萧何、曹参(绛灌)为例,指出他们选拔人才时对年轻官员有所戒备,但并非完全排斥,强调了贤能的重要性。
"恭俭汉天子",诗人首先赞扬了汉高祖刘邦的谦恭节俭,接着指出他选才的态度:“取士忌少年”,表明他对年轻官员持谨慎态度。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完全否定年轻人,因为“未应绛灌徒,廷中肯妨贤”暗示着即使像绛侯周勃、灌婴这样的老臣,也不应阻碍真正有才能的年轻人进入朝廷。
诗中提到“徒为宣室召,复有长沙迁”,这是借汉文帝在宣室夜召贾谊(即贾生)和梁鸿被贬长沙的例子,表达对贤才命运多舛的感慨。最后,“不见冯都尉,庞眉竟谁怜”引用冯唐的故事,冯唐年迈仍受重用,却因年老而被忽视,表达了诗人对于老而弥坚之才未得适当任用的惋惜。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寓言式地表达了作者对公正用人之道的期待,以及对人才被埋没的忧虑。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