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春日怀归》
《春日怀归》全文
明 / 王慎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东风送煖雨晴春,柳色莺声四邻

道胜自然千虑舍,身闲何恋一官贫。

朝来废栉看山色日里扃扉避世人。

岂有微才圣代,空令失计严亲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避世(bì shì)的意思:避开尘世繁忙的纷扰,远离尘嚣。

朝来(zhāo lái)的意思:指事物逐渐变好或发展的趋势。

东风(dōng fēng)的意思:东风是指从东方吹来的风,引申为春风,也比喻好消息、繁荣的前兆。

扃扉(jiōng fēi)的意思:指关闭门户,不让外人进入。

柳色(liǔ sè)的意思:指柳树的颜色,也用来形容春天柳树的绿色。

千虑(qiān lǜ)的意思:形容一个人思虑周密,考虑问题非常细致。

日里(rì lǐ)的意思:日里指白天、白日,与夜晚相对。

山色(shān sè)的意思:山的景色、山的颜色

圣代(shèng dài)的意思:指某个时代或某个领域中具有极高声望、被广泛尊敬的人物。

世人(shì rén)的意思:指世界上的人;所有的人。

失计(shī jì)的意思:计算错误、估计不准确

四邻(sì lín)的意思:指周围的邻居或附近的人。

微才(wēi cái)的意思:指才能很小,能力很低。

严亲(yán qīn)的意思:形容家庭关系紧密,亲情深厚。

莺声(yīng shēng)的意思:指美好的声音或动听的歌声。

自然(zì rán)的意思:指与人类社会活动无关的事物或现象,也指没有经过人工加工处理的状态。

鉴赏

这首《春日怀归》描绘了诗人于春日之中对故乡的深深怀念。首句“东风送暖雨晴春”,以春风和煦、雨水停歇、万物复苏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画卷。接着,“柳色莺声满四邻”一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日里柳树青翠欲滴、黄莺啼鸣的生动场景,充满了春天的活力与生机。

“道胜自然千虑舍,身闲何恋一官贫。”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道的深刻领悟,认为在自然面前,一切人为的忧虑都显得微不足道。同时,也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淡泊态度,即使身处贫穷,只要心灵自由,便不为外物所累。

“朝来废栉看山色,日里扃扉避世人。”诗人选择在清晨时分,放下梳妆,静静地欣赏山色之美;在白天,闭门谢客,远离尘嚣,寻求内心的宁静。这种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喧嚣世俗的疏离。

最后,“岂有微才逢圣代,空令失计远严亲。”诗人自谦地表示,在这样的盛世,自己虽有微薄之才,却未能有所作为,反而因追求理想而远离了亲人,表达了对未能尽孝的遗憾和对亲情的深切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美景和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展现了其对自然、生活及亲情的深刻感悟,以及在复杂世态中的自我反省与抉择。

作者介绍
王慎中

王慎中
朝代:明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
猜你喜欢

苏幕遮·其一

水傍边,山尽处。唤取云来,共我山头住。

分得一江风共雨。满院芙蓉,更听红妆舞。

趁霜晴,闲独步。那里烟村,有个梅花树。

小径斜穿来又去。醉后知他,有甚青云路。

(0)

春浓曲

雨膏蒸土兰芽热,粉魂淡艳凝缃缬。

柳条无力受东风,桃叶春江弄花月。

枕函坠发昏眠重,绮帐惊寒替花恐。

屏琐虫栖化粉蛾,帘甲蜂钻抱残蛹。

麦门冬长柔堪结,桐轮辗尽棠梨雪。

门掩车箱铜较闲,瓶敲井干青丝绝。

君不见楚王宫中乐酣宴,嫌怕旁人说春晚。

玉钗埋遍细腰人,章华台上苍苔满。

(0)

醉落魄.洪仲鲁之江西,书以为别

寒侵径叶。雁风击碎珊瑚屑。砚凉闲试霜晴帖。

颂菊骚兰,秋事正奇绝。故人又作江西别。

书楼虚度中秋节。碧阑倚遍愁谁说。

愁是新愁,月是旧时月。

(0)

又赠上人·其二

八十高僧不诵经,挑单又发洞庭程。

包山雪里三门上,吟就橙诗立又行。

(0)

寄题太和胡氏福荣堂

福备天教百顺并,应须富贵又长生。

九霄庆泽沾身润,五色纶章照眼明。

翁媪岁时称寿礼,儿孙昼夜读书声。

来春更看新先辈,绿绶斑衣分外荣。

(0)

斤两颂

不圆不缺行中道,著意忘怀便落偏。

更言二八一斤数,开眼明明被孰瞒。

(0)
诗词分类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诗人
薛能 张继先 钱谦益 邓肃 黄滔 鲍照 杨载 薛时雨 姚勉 赵嘏 袁宗道 段成己 朱元璋 周邦彦 魏初 李舜臣 王安中 曹贞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