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百丈飞泉》
《百丈飞泉》全文
明 / 黎邦瑊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遇]韵

寒泉喷雪飞,晴空自风雨

客来濯尘襟,觅得庄生句。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尘襟(chén jīn)的意思:指衣襟上沾满尘土,形容人身上或物品上沾染了尘土,比喻人的品德受到玷污或事物受到破坏。

风雨(fēng yǔ)的意思:风雨是一个形容词词组,用来形容困难、艰险的境遇或艰苦的环境。

寒泉(hán quán)的意思:指冷清、寂寞无人的景象或境况。

空自(kōng zì)的意思:空自指的是没有依靠他人或外力,自觉自愿地空下来,不进行任何活动。

喷雪(pēn xuě)的意思:形容大雪纷飞,雪花像喷射一样飞舞。

晴空(qíng kōng)的意思:指天空晴朗无云的状态,也比喻事情的进展顺利,没有阻碍。

庄生(zhuāng shēng)的意思:指人生态度平和、淡泊名利,不为外物所动,安于自己的本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百丈飞泉的壮丽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界的雄奇与个人情感巧妙融合。

“寒泉喷雪飞”,开篇即以“寒泉”点明地点,泉水在寒冷中喷涌而出,仿佛是雪花在空中飞舞,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壮观的氛围。“喷雪飞”三字生动形象,不仅描绘了泉水的形态,也暗示了其力量之大,如同雪崩一般震撼人心。

“晴空自风雨”,这一句看似矛盾,实则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晴朗的天空中竟然有风雨,这既是对自然现象的客观描述,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在这样的环境下,自然界的动态与内心的波动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客来濯尘襟,觅得庄生句”,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与访客共同的感受。在如此壮丽的自然景观面前,人们的心灵得到了洗涤,仿佛洗净了世俗的尘埃。同时,诗人引用“庄生句”,暗指庄子的哲学思想,强调了自然与心灵的和谐统一,以及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渺小而又自由的一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百丈飞泉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哲思之深,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黎邦瑊
朝代:明

黎邦瑊(?—一六四四),字君选,号洞石。从化人。贯孙,民表子。明光宗泰昌元年(一六二〇)贡生,官兴业知县。陈子壮发起修复南园,邦瑊曾参预其事。明亡,以忧愤卒。有《洞石稿》。清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二有传。
猜你喜欢

贺新郎·其二黄玉林为风月楼作,次韵以谢

自顾卑栖翼。似沧洲、白鸟悠悠,静依拳石。

聊寄一梯云木表,俯视霁虹千尺。

乐江上、山间声色。

镜样清流环样绕,笑赐湖、一曲夸唐敕。

尘外趣,有谁识。飞来妙墨痕犹湿。

走盘珠流出,不火食人胸膈。

三叹阳春知和寡,但觉光生虚室。

何处觅,倚歌箫客。

他日玉林来得否,待平分、风月供吟笔。

添一友,共闲逸。

(0)

和嘉州通判贾元升见赠

山城鸟鹊喜,佳句来春风。

浣手三过读,散我磈磊胸。

当年过秦论,千载犹为雄。

今观妙好辞,蹀躞追前踪。

文章信有种,字字含徵宫。

少城初识面,软语开冲融。

秋月耿高怀,春水莹清衷。

俱堕人事海,烦促难舂容。

况乃燕雀卑,未易参鸾鸿。

别来邛笮外,一笑谁与同。

羡君对贤牧,快饮如渴虹。

何当款斋阁,馀沥借衰红。

所幸九河润,密通千乘封。

臭味譬草木,我辈情所钟。

梦随沫若水,下与九顶通。

更愿洗老眼,见君攀翔龙。

(0)

张明远自持其所居萃胜亭记来求诗为赋三篇·其一

静躁固异秉,出处良一途。

岩前东来人,翻然应时须。

赫赫帝者师,去与赤松俱。

钟鼎与林泉,天以私吾儒。

穷达俛仰间,取舍亦须臾。

曲士胸臆窘,屈伸自囚拘。

长往信已隘,不休谅其愚。

倚天霜崖姿,岱表张延符。

桂栋辛荑楣,超然结云庐。

花草粲绮罗,清飙发笙竽。

冈峦为肺腑,烟霞相友于。

逍遥以徜徉,聊可与为娱。

伏枥万里心,勿作山泽癯。

(0)

谢景浚卿东州名士未曾倾盖因僧悟策有诗寄余臭味不殊千里同契望风增感作诗写怀一首寄谢

客唱凌天路,僧传到野亭。

人间闻誉处,句里识仪形。

学道荒文律,婴愁钝性灵。

只如老瞽史,音节尚能听。

(0)

至日三首·其一

太史书云日,周家纪历年。

一樽供笑里,五载客江边。

城暗催春雨,山连作雪天。

功名惊过隙,节物自推迁。

(0)

天华寺亭二首·其一

老去心如水,眼明犹爱山。

偶来出己意,特为破天悭。

能使渺茫处,尽归寻丈间。

公馀成践蹂,心事等云閒。

(0)
诗词分类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诗人
曾几 张之洞 周权 李清照 郑思肖 庾信 温庭筠 毛奇龄 汪广洋 孟浩然 陶益 赵佶 王昌龄 张栻 郑刚中 陈谟 戴良 张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