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衍易吟四十首·其十一》全文
- 注释
- 讼:诉讼,比喻通过争辩或法律手段解决。
吉:吉祥,好的预兆。
观:观察,审视。
西伯:周文王,姓姬名昌,因其封地在岐山之西,故称西伯。
师:老师,引申为智者或榜样。
中:当中,此处指验证。
验:检验,验证。
太公:姜子牙,又称姜尚,周朝开国功臣。
得人:得到人才。
师不战:不用战争就能解决问题。
反己:反省自己。
讼无终:诉讼不会无休止。
- 翻译
- 诉讼观察像周文王,如同老师验证姜太公的智慧。
得到人才无需战斗,自我反省的诉讼不会有尽头。
- 鉴赏
这两句诗出自宋末元初时期的文学家方回的作品《大衍易吟四十首》中的第十一首。诗中展现了作者对古代圣贤之道的崇敬和理解。
"讼吉观西伯,师中验太公"一句,提及的是历史上的两位圣人——西周初期的西伯(即后来的文王姬昌)与东周初期的太公望(姜尚)。西伯以德治国,以不争之德服人;太公则辅佐周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这里强调的是他们通过非暴力的手段和智慧来达到理想的统治状态。
"得人师不战,反己讼无终"一句,则进一步阐述了这种和平与智慧相结合的治国理念。不仅是外在的征服,更重要的是内在的心性修为。"得人"指得到贤能之士辅佐;"师不战"意味着通过德行而非武力来解决问题;"反己讼无终"则表达了对自我修养和内省的重视,认为只有不断地反观自我,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与平衡。
这两句诗不仅是对古代圣贤的一种颂扬,更是对后世治国安邦之道的一种启示。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次韵答李端叔
若人如马亦如班,笑履壶头出玉关。
已入西羌度沙碛,又从东海看涛山。
识君小异千人里,慰我长思十载间。
西省邻居时邂逅,相逢有味是偷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