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深不辨径,积叶翳寒泉。
屋角留残日,秋阶童独眠。
夕磬无人发,林中闻暮蝉。
这首明代董应举的《秋日寻孔雀庵軿上人》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寂寥的秋日山林景象。首句“林深不辨径”展现了深林之中路径难觅的幽深,暗示了环境的静谧与隐秘。次句“积叶翳寒泉”进一步描绘落叶堆积,遮蔽了泉水,营造出一种清冷而静谧的氛围。
第三句“屋角留残日”聚焦于夕阳余晖洒在屋角的细节,透露出时光流逝的痕迹,也暗示了诗人孤独的游踪。第四句“秋阶童独眠”则揭示了主角——一个孩童,在秋日台阶上独自入睡的画面,增添了画面的温情和孤独感。
第五、六句“问师何所去,遥指隔江烟”,通过询问僧人孔雀庵軿上人的去向,引出对远方江面迷蒙烟雾的描绘,增加了诗歌的意境和想象空间。最后一句“夕磬无人发,林中闻暮蝉”,以傍晚时分的磬声无人敲响,以及蝉鸣声在林中回荡,渲染出一种宁静而空寂的禅院生活,也寓含了诗人对僧人生活的探寻和对自我心境的反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山林的景色,通过人物和场景的刻画,传达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禅意,同时也流露出淡淡的孤寂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