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奉笞二首仍前韵·其二》
《奉笞二首仍前韵·其二》全文
明 / 符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戎马非吾事,风云散流

短怀徒尔切,华鬓独胜秋。

落山容瘦,霜清瘴厉□。

么磨会应殄,龟策不须筹。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须(bù xū)的意思:不必,不需要

短怀(duǎn huái)的意思:短小狭窄的心胸,形容心胸狭隘,不宽容。

风云(fēng yún)的意思:风云指的是风云变幻,形容世事变化快速,多用来形容人物的兴衰或事物的变迁。

龟策(guī cè)的意思:指行动迟缓,策划缺乏决断力和果断力。

华鬓(huá bìn)的意思:华丽的头发已经变白,形容人年纪已经老了。

会应(huì yīng)的意思:指人对环境变化做出适当的应对,能够灵活应变。

落山(luò shān)的意思:指太阳落山,天黑下来。比喻事物走到了极限,无法再继续发展。

木落(mù luò)的意思:指树叶脱落,也比喻人事物的衰败或失去原有的生机。

戎马(róng mǎ)的意思:指战马,泛指军队和战争。

散流(sàn liú)的意思:散布、分散出去

山容(shān róng)的意思:指山的形态和容貌,也可用来形容人的气度和风采。

霜清(shuāng qīng)的意思:形容天气寒冷,冰冷清澈。

徒尔(tú ěr)的意思:指不费力气、徒劳无功的行动或努力。

瘴厉(zhàng lì)的意思:形容疟疾流行的非常严重和凶猛。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符锡所作的《奉笞二首仍前韵(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感慨与个人命运的无奈。

首句“戎马非吾事”,诗人以“戎马”象征战争,表明自己并非战乱中的参与者,而是置身事外的旁观者。接着“风云愧散流”,将个人情感寄托于自然景象之中,通过“风云”和“散流”描绘出一种动荡不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与不安。

“短怀徒尔切,华鬓独胜秋。”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人感叹自己的忧虑徒劳无功,而岁月却在无情地流逝,两鬓斑白如同秋天的落叶,暗示着时光易逝,青春不再。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个人的衰老与时间的无情进行对比,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度。

“木落山容瘦,霜清瘴厉□。”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随着树木凋零,山峦失去了往日的丰盈,显得瘦削无力;霜雪覆盖之下,瘴气似乎也得到了净化,但这种净化背后隐藏着生命的凋零与环境的恶劣。这里的“□”可能是一个缺失的字,可能是“消”或“尽”,使得句子更加完整,意象更加生动。

最后两句“么磨会应殄,龟策不须筹。”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悲观态度。他认为无论多么努力挣扎(“么磨”),最终的结果(“殄”)似乎是注定的,无法改变。同时,他也不再依赖占卜(“龟策”)来预测未来,暗示了对命运的彻底绝望和放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面对动荡时局和个人命运时的无奈与哀愁。诗中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生命脆弱以及命运不可控的深刻反思。

作者介绍

符锡
朝代:明

江西新喻(今新馀)人。符观子。任明代《韶州府治舆图》一书主编。著作有《童蒙须知韵语》、《颖江渡稿》,撰《韶州府志》十卷。
猜你喜欢

送黄莘还家

东风摇江波,碧草日夜芳。

蔼蔼春物归,游子思故乡。

黄生士林华,志业收精刚。

步虎南山隈,气立人兽旁。

不步受羁辔,但欲插翅翔。

顾亦念所亲,归心剧风樯。

想当舍楫初,喜气充门墙。

晨昏奉颜色,以时荐豆觞。

虽享万钟禄,此乐不可偿。

予家白日下,偶来恋沧浪。

因君江上别,撩我归兴长。

(0)

中书令鲁国宣靖鲁公挽词·其一

三朝辅翊秉鸿钧,功在旂常泽在民。

黄石授来为帝傅,赤松游去保天真。

达生优享高年福,出世轻遗大梦身。

自古陉山多吉宅,国侨裴令继芳尘。

(0)

嘉祐中余尹河南与少师李公明龙图董巨源集贤王伯初同游龙门渔者得鳜鱼数十尾以助杯柈饮兴皆欢日月云迈几二十年感旧念游作忆鲈诗乃思鲈之比也·其二

追思洛社闲游伴,屈指于今太半亡。

若到龙门更闻笛,定知悲感似山阳。

(0)

昼寝梦归洛宅

位高才薄困疲癃,竹影泉声梦寐中。

定去洛城为逸客,近来书翰学扬风。

(0)

和梅公仪待制.宿西溪寺

地占莲华麓,溪环鹫岭巅。

密林含细籁,巍刹照清涟。

独赏宁妨醉,幽吟定废眠。

支郎谙雅尚,扫榻就潺湲。

(0)

宫词·其二

体轻全不胜鸾钗,常羡同心上苑梅。

翠辇未来珠箔卷,漆盘犹贮夜明苔。

(0)
诗词分类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诗人
木青 梅之焕 张昪 蔡薿 黎培敬 吴迈远 刘铉 毕士安 季芝昌 陈康伯 裴休 秦湛 凌濛初 薛综 黄损 李晔 鲍楠 孙不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