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2日(农历三月廿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寓言六首·其四》
《寓言六首·其四》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始就诗赋科,雕镌久才成。

一朝复弃之,刀笔事刑名

中材末学,斯道苦难明。

忽贵不自期,何施就升平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雕镌(diāo juān)的意思:用雕刻的方式刻画或刻印,形容精心雕琢或精心刻画。

苦难(kǔ nàn)的意思:指人遭受痛苦和困苦的经历或境遇。

末学(mò xué)的意思:指学问或知识浅薄,学识不精深。

升平(shēng píng)的意思:指国家安定,社会和谐,没有战乱和动乱的状态。

诗赋(shī fù)的意思:指写诗作赋的技艺和才能。

刑名(xíng míng)的意思:指受到法律惩罚而被迫改变姓名。

一朝(yī zhāo)的意思:指短短的一段时间,通常用来表示某种情况或状态的转变。

中材(zhōng cái)的意思:指人才出众、才华横溢。

自期(zì qī)的意思:自愿承担期限或责任

翻译
起初参加诗赋科考试,长时间精心雕琢才完成。
有一天突然放弃它,转而去从事法律文书的工作。
中等才能的人掩盖了浅薄的学习,这道路很难被阐明。
忽然间地位尊贵出乎意料,不明白应如何贡献以实现太平盛世。
注释
始:开始。
就:参加。
诗赋科:古代科举中的诗赋考试。
雕镌:雕刻琢磨(比喻创作)。
一朝:某一天。
弃之:放弃。
刀笔:古代指法律文书。
刑名:刑法。
中材:中等才能的人。
末学:浅薄的学习。
斯道:这条道路。
难:难以。
忽贵:忽然地位尊贵。
不自期:没有预料到。
何施:应如何贡献。
升平:太平盛世。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作品,名为《寓言六首·其四》。诗人通过此作表达了自己对科举考试制度的反思和批判,以及个人才华与命运的关系。

“始就诗赋科,雕镌久才成。”这两句描写科举考试中诗赋的重要性和考生长时间积累才学的情况。"一朝复弃之,刀笔事刑名。"则透露出诗人对科举制度的失望和批判,一旦功名不再,所学皆成废纸。

“中材蔽末学,斯道苦难明。”这里,“中材”指的是一般的才华,而“末学”可能是指科举考试中的浅薄知识。诗人感叹这条道路艰辛且难以理解。

最后两句“忽贵不自期,何施就升平。”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和困惑,一旦得到显贵地位却又感到突如其来,不知如何能够保持这种平静。

王安石通过这首诗,抒发了对个人才华与科举制度之间矛盾的心声,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批判。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岩排星斗七,石涌佛身三。

(0)

登麻姑山·其一

溪行爱宛转,石坐怜皴苍。

白云起目前,如鹤两翼张。

蜕我衣上尘,驾之以翱翔。

欲揽恍不接,身在意飘扬。

(0)

六祖传付偈颂·其八初祖

参禅须向坐禅人,本末相通可了真。

二念回机都扫尽,乾坤犹在一微尘。

(0)

寄懒散子·其三

绿发纷纷满道冠,高风吹我一襟寒。

看山想有云台集,得句应胜得好官。

(0)

浦城道中

湛碧随人山涧水,清香迎我稻花风。

也知吟者多幽趣,物态偏能与意同。

(0)

酬淄守见寄·其二

海岱东边第一州,幸持龙虎节来游。

湖光照我清如鉴,未暇回头看急流。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姚崇 柳中庸 吕夷简 李衡 李昂 刘琨 杨发 孔天胤 许兰 翁洮 秦嘉 华岩 范质 何澹 福康安 岑文本 管道升 义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