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2日(农历三月廿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长至日寄弟口号·其三》
《长至日寄弟口号·其三》全文
明 / 王立道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节至亲朋常满堂,邀欢尽日壶觞

不因独坐长安邸,肯信阳回景渐长。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常满(cháng mǎn)的意思:常常满足、常常得到满足。

长安(cháng ān)的意思:指安定、稳定的局面或地方

独坐(dú zuò)的意思:独自坐着,不与他人交往。

壶觞(hú shāng)的意思:壶觞指的是宴会上用来盛酒的壶和觞,比喻欢乐的宴会或者喜庆的场合。

回景(huí jǐng)的意思:回顾往事,回忆过去。

尽日(jìn rì)的意思:整天,一整天

满堂(mǎn táng)的意思:形容人们聚集在一起,座无虚席,场面热闹繁荣。

亲朋(qīn péng)的意思:亲戚朋友。

邀欢(yāo huān)的意思:邀请欢乐的人一起共度时光

至亲(zhì qīn)的意思:指最亲近的亲人或亲密的朋友。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立道的《长至日寄弟口号(其三)》描绘了节日里家庭和亲友团聚的欢乐场景。"节至亲朋常满堂",写出了节日来临之际,家中常常宾客盈门,热闹非凡。"邀欢尽日对壶觞"进一步描绘了大家畅饮交谈,共享欢乐的时光,一整天都在欢宴之中。

"不因独坐长安邸",诗人以长安邸寓指自己身处异地,暗示了他虽然身在外地,但仍然因为节日的氛围而感到家的温暖。"肯信阳回景渐长"中的"信阳"可能是指时间的推移,"景"指日影,"渐长"则意味着天色渐晚,暗含着诗人对家乡和亲人思念之情随着夜晚的到来而加深。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节日的热闹场面和诗人自身的孤独感,表达了对亲情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远方家人的深深挂念。

作者介绍

王立道
朝代:明

(1510—1547)明常州府无锡人,字懋中,号尧衢。嘉靖十四年进士。授编修。有《具茨集诗文》。
猜你喜欢

东邻叟歌

君莫羡东邻叟,囊贮黄金动盈斗。

粉白黛绿眩目前,十二金钗围座右。

袖中曲谱贵新奇,五典三坟不知有。

往来冠盖尽英豪,骏马金鞍结良友。

天公未必长尔私,有限欢娱岂能久。

华堂歘忽变荒丘,落日牛羊乱驰走。

羡君莫笑西家翁,身长七尺眉颊丰。

闭门不肯学干谒,半世不识王与公。

无心去较蝇头利,有口懒谈麟阁功。

茅屋颓垣常漏月,麻衣短袂不蔽风。

储乏陈红之五斗,心有至赤之孤忠。

对客张眉唯说理,向人扪腹肯话穷。

胸中豪气千丈虹,壮志不下陈元龙。

百年富贵如飘蓬,是非荣辱转眼空。

珊瑚数尺壮安庸,季伦愚痴真騃童。

梦回金谷春已去,欲寻往事俱无踪。

但见荒烟衰草寂寞栖春红。

繁花散乱歌舞歇,行人抚掌笑石崇。

首阳山人恨不逢,食薇不饱乐在中。

至今姓字不磨灭,皎如白月悬高穹。

但见天地之内,光辉照耀南北连西东。

清风遐播亿万古,而我无尽物有终。

俯视沈酣声利辈,空中短燄风里虫。

(0)

春梦轩,为江西按察司书吏张永年赠别

百年妄引几曾停,看取池塘草又生。

蝶戏落花真自适,莺啼深院欲谁惊?

卢郎此去应如愿,宋玉从来最有情。

一枕好风吹酒觉,不愁春梦不分明。

(0)

红情.海棠

东风生色。正锦帷障暖,猩红云密。

我见犹怜,乞借微阴护倾国。

一笑钗横鬓亸,新睡起、娉婷无力。

但玉肌、懒近熏炉,遗恨在芳泽。狼藉。破苔碧。

看细雨酿寒,卷帘烟滴。画栏漫拍。

金谷春深酒怀窄。

还怕轻妆未整,呼绛蜡、重寻兰夕。

悄未许、冰雪里,野梅聘得。

(0)

瑞鹤仙.寿序庵乃岳东峰何翁八十

正高秋极目。爱东峰、晓日芙蓉矗矗。万叠烟霞簇。

指仙翁家住,洞天岩谷。童颜鹤骨。

恣潇洒、茂林修竹。

更闲来扫石,焚香一炷,弹琴数曲。

佳辰才过中秋,月轮犹照,金尊华屋。向平愿足。

那羡纡朱腰玉。

喜婆娑过了,八十年光,见尽是非荣辱。

愿从今难老,占却人间五福。

(0)

南乡子·其三垂丝海棠

烂漫趁新晴。绛萼秾葩蘸水明。

慵倚宝栏香又软,娉婷。惹定春光最有情。

晓幕正啼莺。浥露垂垂力不胜。

浑似玉人初睡起,轻盈。眉脸红潮醉未醒。

(0)

云仙引.赋樱花

朱晕唇含,丹华的注,春风绝代东施。

娇倚醉,艳倾脂。鬘云海天照影,独立倾城娇总持。

饶李秾芳,比桃斗色,露浥风迟。红妆休妒棠姿。

还误认樱桃留郑时。

错莫春心,交加日影,闹煞蜂儿。

香国同根,花王共命,相倚名园交让宜。

待修芳谱,旧家须记,西府仙枝。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诗人
商辂 华蘅芳 张宇初 崔峒 独孤及 景翩翩 王安国 令狐楚 李珣 刘迎 金农 黄姬水 贺双卿 黄宗羲 欧阳建 刘言史 李濂 洪秀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