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道 人 归 旧 岩 唐 /方 干 旧 岩 终 副 却 归 期 ,岩 下 有 人 应 识 师 。目 睹 婴 孩 成 老 叟 ,手 栽 松 柏 有 枯 枝 。前 山 低 校 无 多 地 ,东 海 浅 于 初 去 时 。若 把 古 今 相 比 类 ,姓 丁 仙 鹤 亦 如 斯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比类(bǐ lèi)的意思:比较相似或者类似
东海(dōng hǎi)的意思:指东方的大海,也泛指东方。
古今(gǔ jīn)的意思:古代与现代,过去与现在
归期(guī qī)的意思:指返回的时间或期限。
枯枝(kū zhī)的意思:指没有生气、没有活力或没有用处的人或事物。
老叟(lǎo sǒu)的意思:指年纪很大的老人
目睹(mù dǔ)的意思:亲眼看到或亲身经历某个事件或情况。
去时(qù shí)的意思:离开的时候
却归(què guī)的意思:表示事物最终还是回到原来的状态或归宿。
如斯(rú sī)的意思:如此,这样
松柏(sōng bǎi)的意思:指人品高尚,道德品质优良,像松树和柏树一样坚贞不屈。
无多(wú duō)的意思:没有多余的,没有剩余的
仙鹤(xiān hè)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高雅、高尚、不凡。
相比(xiāng bǐ)的意思:比较起来;与之相比
婴孩(yīng hái)的意思:指年幼的孩子或者新生的婴儿。
有人(yǒu rén)的意思:表示某个地方有人存在,或某个事件有人参与、有人知道。
- 注释
- 旧岩:古老的岩石。
终副:终于符合,这里指迎来预期的时间。
归期:回来的日期。
岩下:岩石下方。
有人:指认识的人。
应识师:应该能认出老师。
目睹:亲眼看见。
婴孩:婴儿。
成老叟:变成老人。
手栽:亲手种植。
松柏:常青的树木,象征长寿和坚韧。
有枯枝:出现了枯萎的枝条。
前山:前面的山。
低校:低矮,此处或为'低矮且小'。
无多地:没有多少土地。
东海:中国东部的海域,这里泛指大海。
浅于:比...浅。
初去时:最初离开的时候。
- 翻译
- 古老的岩石终究迎来了归来的日期,岩石下应有人能认出老师。
亲眼见婴儿成长为老人,亲手栽种的松柏也有干枯的枝条。
前面的山显得低矮没有多少土地,东海比最初离开时显得更浅。
如果把古今的事物作比较,姓丁的仙鹤也是如此。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道人返回他久居的山岩之情景,诗中流露出对时间流逝和自然变化的感慨。开篇两句“旧岩终副却归期,岩下有人应识师”表达了道人的归去以及与山中居民之间可能存在的情谊。
接着,“目睹婴孩成老叟,手栽松柏有枯枝”则是对时间流逝的描写,从小孩长大成为老人,以及亲手种植的树木出现了枯枝,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岁月的变迁。
“前山低校无多地,东海浅于初去时”这两句则是对自然景观变化的感慨。诗人通过对比山势和海洋的变化,强调了时间的力量以及它对自然界所带来的影响。
最后,“若把古今相比类,姓丁仙鹤亦如斯”则是在用历史上的例子来比喻现实中的道人。这里提到的“姓丁仙鹤”可能是指某位得道的仙人,其故事被用于说明一切皆有变迁,即使是得道之人也不能免俗。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观察,抒发了对时间流逝、世事无常以及追求长生不老主题的深刻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寄西禅骥无称
凌霄峰顶三年别,信亦不通书不达。
怡山素约已休论,更欲染云歌一钵。
鹪鹩一枝在林杪,三穴空嗟秋兔狡。
况复疏慵与世乖,乘流却把乌藤拗。
随流入流眼卓朔,胸中泾渭元清浊。
曲为今时一线通,老鼠何妨入牛角。
无限旁观皆罔措,它家自有通霄路。
此理明明说向谁,笑倒无称老禅虎。